铁蕨鸡,中药名。为金星蕨科新月蕨属植物多羽新月蕨Pronephriumnudatum(Roxb.)Holtt.的根茎。植物多羽新月蕨,分布于我国贵州(兴义)、云南(思茅、勐腊、景洪、城康、盈江一瑞丽)、西藏(墨脱)等地,锡金、印度北部、缅甸、越南、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具有通经活络,理气化湿之功效。主治月经不调,劳伤疼痛,气滞胃痛,痢疾。
黄独零余子,中药名。为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bulbiferaL.叶腋内生长的紫褐色珠芽(零余子)。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散结解毒之功效。用于痰热咳喘,百日咳,咽喉肿痛,瘿瘤,瘰疬,疮疡肿毒,蛇犬咬伤。
理石,中药名。为硫酸盐类石膏族矿物石膏[Ca(SO4)·2H2O]与硬石膏[Ca(SO4)]的集合体。山西、陕西、湖北等地均有此资源。具有清热,除烦,止渴之功效。常用于身热心烦,消渴,痿痹。
石长生,中药名。为铁线蕨科植物单盖铁线蕨AdiantummonochlamysEaton的全草。分布于浙江、江西、台湾、四川等地。具有清热化痰,解毒之功效。用于肺热咳嗽,感冒发热,痈肿疔毒。
银叶柳,中药名。为杨柳科植物银叶柳Salixchienii的根或枝叶。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皮肤瘙痒,膀胱炎,尿道炎,跌打伤痛。
珠儿参叶,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珠儿参PanaxjaponicusC.A.Mey.var.major(Burk.)C.Y.WuetK.M.Feng的叶。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润喉之功效。用于热伤津液,烦渴,骨蒸劳热,风火牙痛,咽喉干燥,声音嘶哑。
粽粑叶,中药名。为竹芋科植物柊叶PhryniumcapitatumWilld.的全草。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痢疾,吐血,衄血,血崩,口腔溃烂,音哑,小便不利。
紫葛,中药名。为葡萄科植物异叶蛇葡萄Ampelopsisheterophylla(Thunb.)Sieb.etZucc.的根皮。分布于辽宁、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补虚,散瘀通络,解毒之功效。用于产后心烦口渴,中风半身不遂,跌打损伤,痈肿恶疮。
白粱米,中药名。为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梁Setaria italica(L.)Beauv.或粟Setaria italica(L)Beauv.var.germanica(Mill.)Schred.品种之一的种仁。具有益气,和中,除烦止渴的功效。主治胃虚呕吐,烦渴。
菵米,中药名。为禾本科菵草属植物菵草Beckmanniasyzigachne(Steud.)Fern.的种子。植物菵草,分布于我国东北,经华北、华东以至西北、西南诸地。具有益气健胃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食滞胃肠,身体乏力。
因篇幅关系,以归胃经性寒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5789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