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膏,中药名。为山茶科植物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L.)O.Kuntzevar.assamica(Mast.)Kitamura的嫩叶制成的膏。普洱茶膏分布于华南至云南、贵州等地。具有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敛疮止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肉食积滞,酒后口渴,口糜,咽痛,外伤出血。
蜂糖罐,中药名。为玄参科来江藤属植物来江藤BrandisiahanceiHookf.的全株。分布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之功效。用于黄疸型肝炎,骨髓炎,骨膜炎,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外用治疮疖。
白苣,中药名。为菊科莴苣属植物生菜Lactuca sativa L.var.romana hort.的茎、叶。具有清热解毒,止渴的功效。主治热毒疮肿,口渴。
白线薯,中药材名。为防己科植物白线薯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的块根。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胃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痛经,痈疖肿毒,湿疹。
乌蔹莓,中药名。为葡萄科乌蔹莓属植物乌蔹莓Cayratiajaponica(Thunb.)Gagnep.的全草或根。植物乌蔹莓,分布我国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热毒痈肿,疔疮,丹毒,咽喉肿痛,蛇虫咬伤,水火烫伤,风湿痹痛,黄疸,泻痢,白浊,尿血。
红树皮,中药名。为红树科植物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L.)Lam.的树皮或根皮。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具有清热解毒,止泻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疮肿,热毒泻痢,多种出血。
冷蕨,中药名。为鳞毛蕨科植物宝兴耳蕨Polystichummoupinense(Franch.)Bedd.的全草。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具有和胃,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胃病,食物中毒。
小龙胆草,中药名。为龙胆科植物红花龙胆GentianarhodanthaFranch.exHemsl.的根及全草。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广西等地。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喘,痨嗽痰血,黄疸,痢疾,便血,小便不利,产褥热,小儿惊风,疳积,疮疡肿毒,烧烫伤,蛇咬伤。
小升麻,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金龟草Cimicifugaacerina(Sieb.etZucc.)Tanaka的根茎。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透疹,活血止痛,降血压之功效。常用于咽痛,疖肿,斑疹不透,劳伤,腰腿痛及跌打损伤,高血压。
安徽小檗,中药名。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安徽小檗BerberisanhweiensisAhrendt的树枝、树皮和根。具有清热燥湿,利尿杀虫之功效。主治清热燥湿,利尿杀虫。
因篇幅关系,以归胃经性寒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5817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