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竹笋,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芦竹ArundodonaxL的嫩苗。分布于西南、华南及江苏、浙江、湖南等地。具有清热泻火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吐血,骨蒸潮热,头晕,热淋,聤耳,牙痛。
桔梗芦头,中药名。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s(Jacq.)A.DC.[CampanulagrandifloraJacq.]的根茎。分布于全国各地。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主治胃热呕吐,热咳痰稠,咳逆胸闷。
皋芦,中药名。为山茶科植物皋芦Camelliasinensis(L.)O.kuntze.f.macrophylla(Sieb.)Kitamura的叶。分布云南、四川等地。具有清热除烦,止渴,明目之功效,用于烦热头痛,口渴,目昏,咽喉肿痛,淋痛。
木本胡枝子叶为豆科植物绿叶胡枝子(LespedezabuergeriMiq.)的叶。分布于河南、江西、福建、台湾、贵州、湖北、四川、山西、甘肃等地。味苦,性寒。归脾、胃经。具有解毒消痈的功效。治疗痈疽发背等病症。
线叶蚤缀根,中药名。为石竹科植物毛叶老牛筋ArenariacapillarisPoir.的根。分布于东北、华北和青海、新疆、四川、西藏。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用于肺痨潮热咳嗽咯血,小儿疳热。
寄生黄,中药名。为蛇菰科蛇菰属植物筒鞘蛇菰 Balanophora involucrata Hook.f.【B.involucrata Hook.f.var.flava Hook.f.】的全草。具有理气健胃,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主治胃气痛,黄疸病,痔疮。
水黄,中药名。为蓼科植物苞叶大黄RheumalexandraeBatal.的根。分布于西藏东部、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泻下,化瘀,止血之功效。用于湿热黄疸,热结便秘,经闭,痛经,痢疾,外伤出血。
塔黄,中药名。为蓼科植物高山大黄RheumnobileHook.f.etThoms.的根茎。产于西藏米林、朗县。具有泻热,导滞,散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滞,痢疾,湿热发黄,目赤头痛,闭经,症瘕,痈肿疔毒。
黄颔蛇头,中药名。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ElaphetaeniurusCope的头。具有截疟,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久疟,痈肿,痔疮。
迭裂黄堇,中药名。为罂粟科植物迭裂黄堇CorydalisdasypteraMaxim.的全草。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敛疮之功效。常用于热病高热,黄疸型肝炎,肠炎,外伤出血,疮疡溃后久不收口。
因篇幅关系,以归胃经性寒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5817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