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毒芋,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泉七SteudneracolocasiifoliaC.Koch的根茎。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止血生肌,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刀枪伤,创伤出血,血栓性脉管炎,疮疡疖肿,蛇虫咬伤。
小杉藻,中药名。为杉藻科植物小杉藻GigartinaintermediaSur.的藻体。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沿海。具有清热,和胃,通便之功效。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便秘。
小棕包,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蒙自藜芦VeratrummengtzeanumLoes.f.的根。分布于贵州、云南。具有散瘀止痛,敛疮杀虫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褥疮,疥癣。
小果皂角,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小果皂荚GleditsiaaustralisHemsl.的果实。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解毒消肿,驱虫之功效。用于痈疽肿毒,肠寄生虫病。
南板蓝叶,中药名。为爵床科板蓝属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cusia(Nees)Bremek.的茎叶。植物马蓝,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温热病,高热头痛,发斑,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丹毒,猩红热,麻疹,咽喉肿痛,口疮,痄腮,淋巴结炎,肝痈,肠痈,吐血,衄血,牙龈出血,崩漏,疮疖,蛇虫咬伤。
牛奶莓,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红腺悬钩子RubussumatranusMiq.[R.sorbifoliusMaxim.]的根。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开胃,利水之功效。常用于产后寒热腹痛,食欲不振,水肿,中耳炎。
瘤毛獐牙菜,中药材名。本品为龙胆科植物瘤毛獐牙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名:SwertiapseudochinensisHara[S.chinensisauct.non(Bgune)Franc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晾干。功能主治为:泻火解毒;利湿;健脾。主湿热黄疸;痢疾;胃炎;消化不良;火眼;牙痛;口疮;疮毒肿痛。
蚌粉,中药材名。为蚌科动物褶纹冠蚌Cristariaplicata(Leach)、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Lea)和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Lea)等淡水产的贝壳制成的粉。具有化痰消积,清热燥湿的功效。主治痰饮咳嗽,呕逆,疳积,白带,湿疹,痱子,烫伤。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喜树果,中药名。为蓝果树科植物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eDecne.的果实。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在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和江西东南部均较常见。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症之功效。用于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肠癌,肝癌,白血病,牛皮癣,疮肿。
山银花,中药材名。本品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Loniceramacranthoides Hand.-Mazz.、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或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tosa HsuetS.C.Cheng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主治痈肿疗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因篇幅关系,以归胃经性寒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5789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