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金刚,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棒锤瓜Neoalsomitraintegrifoliola(Cogn.)Hutch.[HemsleyahenryiCogn.]的块根。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菌痢,肠炎,胃炎,咽喉炎,腮腺炎,牙周炎,暴发火眼,扁桃体炎,高热,尿路感染。
大黄连刺,中药名。为小檗科植物粉叶小檗BerberispruinasaFranch.的根和茎。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热淋,咽喉肿痛,口疮龈肿,火眼目赤肿痛,痄腮,乳痈,疖肿,烫伤。
小大黄,中药名。为蓼科植物矮大黄RheumpumilumMaxim.的根。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具有泻实热,破积滞,下瘀血,消痈肿之功效。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痛,热结便秘,黄疸,经闭,症瘕,痈肿丹毒,跌打损伤,水火烫伤。
大黄,中药名。为蓼科大黄属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的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主治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热毒疮疡,烧烫伤,瘀血诸证,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山大黄,中药名。为蓼科大黄属植物波叶大黄RheumfranzenbachiiMunt.的根及根茎。具有泻热解毒,凉血行瘀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痢疾,经闭腹痛,吐血,衄血,跌打瘀痛,痈肿疔毒,口舌糜烂,烧烫伤。
寸金草,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寸金草Clinopodiummegalanthum(Diels)C.Y.WuetHsuanexH.W.Li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效。主治牙痛,风湿痛,疮肿,小儿疳积,跌打肿痛。
翻白草,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翻白草PotentilladiscolorBge.的带根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痢功效。主治湿热泻痢,痈肿疮毒,血热出血,肺热咳喘。
地毡草,中药名。为茅膏菜科植物匙叶茅膏菜DroseraspathulataLabill.的全草。分布于福建、广东、台湾。具有清热利咽,凉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感冒,肺痈,咳嗽,口渴,吐血,咯血,喉蛾,疔疮,淋病。
马耳草,中药名。为鸭跖草科植物饭包草CommelinabengalensisL.[CommelinacavalerieiLévl.]的全草。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热病发热,烦渴,咽喉肿痛,热痢,热淋,痔疮,疔疮痈肿,蛇虫咬伤。
蜜柑草,中药名。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蜜柑草PhyllanthusussuriensisRupr.etMaxim.[PhyllanthusmatsumuraeHayata]的全草。植物蜜柑草,分布于东北及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利湿,清肝明目之功效。主治黄疸,痢疾,泄泻,水肿,淋病,小儿疳积,目赤肿痛,痔疮,毒蛇咬伤。
因篇幅关系,以归胃经性寒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5789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