檵木根,中药材名。为金缕梅科植物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R.Br.)Oliv.的根。具有止血,活血,收敛固涩的功效。主治咯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崩漏,产后恶露不尽,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泄泻,痢疾,白带,脱肛。
胭脂木,中药名。为红木科植物红木BixaorellanaL.的根皮、叶、果肉、种子。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具有退热,截疟,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发热,疟疾,咽痛,黄疸,痢疾,丹毒,毒蛇咬伤,疮疡。
杄木,中药名。为松科植物白杄PiceameyeriRehd.etWils.、青杄PiceawilsoniiMast的枝干结节和针叶。白杄分布于华北及辽宁。青杄分布于华北及陕西、甘肃、湖北、四川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活络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叶兼能明目安神,治高血压病,夜盲症。
木半夏果实,中药名。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ElaeagnusmultifloraThunb.的果实。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等地。具有平喘,止痢,活血消肿,止血之功效。用于哮喘,痢疾,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痔疮下血,肿毒。
野槟榔,中药名。为山柑科植物野槟榔CapparischingianaB.S.Sun的种子。分布于广西、云南。具有健胃消食,杀虫之功效。用于食积腹胀,虫积不化。
牛巴嘴,中药材名。本品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波叶山蚂蝗DesmodiumsinuatumBlumeexBaker,以根及全株入药。夏秋采收,洗净切碎,晒干。功能主治为:根:润肺止咳,驱虫。用于肺结核咳嗽,盗汗,喘咳,产后胎盘滞留,蛔虫病。果:止血消炎。用于内伤出血。全草:外用治急性结合膜炎,烧伤。
皱巴坚螺,中药名。为坚齿螺科动物皱巴坚螺Camaenacicatricose(Muller)的贝壳。分布于江苏、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解毒敛疮,止血之功效。用于疮疡不敛,外伤出血。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锈毛旋蒴苣苔,中药材名。本品为苦苣苔科锈毛旋蒴苣苔BoearufescensFranch.,以全草入药。功能主治为:止咳,解毒,镇痛,生肌,固脱。主治咳嗽,子宫脱垂。外用治痈疮红肿,骨折。
白屈菜根,中药名。为罂粟科白屈菜属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的根。具有散瘀,止血,止痛,解蛇毒的功效。主治劳伤血瘀,脘痛,月经不调,痛经,蛇咬伤。
龙牙草根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AgrimoniapilosaLedeb.)的根。秋后采收,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生于溪边、路旁、草地、灌丛、林缘及疏林下,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味辛、涩,性温,归肺、大肠、肝经,具有解毒消肿、驱虫、收涩止痛、活血调经、燥湿的功效,主治赤白痢疾、疮疡、肿毒、疟疾、绦虫病、闭经、胃出血、牙痛、急性肠胃炎、黄蜂螫伤等疾病。
因篇幅关系,以味涩性温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298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