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芭蕉,中药名。为芭蕉科植物树头芭蕉Musawilsonii的全株。分布于我国南岭以南各地。具有清热截疟之功效。常用于疟疾。
野慈姑,中药名。为泽泻科植物长瓣慈姑SagittariatrifoliaL.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除西藏等少数地区未见到标本外,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用于黄疸,瘰疬,蛇咬伤。
相思子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相思子AbrusprecatoriusL.的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尿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支气管炎,黄疸,肝炎。
栀子根,中药名。为茜草科栀子属植物山栀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根。植物山栀,分布于我国中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黄疸型肝炎,痢疾,胆囊炎,感冒高热,吐血,衄血,尿路感染,肾炎水肿,乳腺炎,风火牙痛,疮痈肿毒,跌打损伤。
青头菌,中药名。为红菇科真菌绿红菇Russulavirescens(Schaeff.)Fr.[Agari-cusvirescensSchaeff.]的子实体。分布于西南及吉林、辽宁、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西藏等地。具有清肝明目,理气解郁之功效。常用于肝热目赤,目暗不明,妇女肝郁内热,胸闷不舒。
十两叶,中药名。为鼠李科植物苞叶木Chaydaiarubrinervis(Levl.)C.Y.WuexY.L.Chen的全株。分布于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利胆退黄,祛风止痛之功效。用于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水杨柳,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水柳仔 Homonoia riparia Lour.的皮、叶、根。具有清热,利胆,利尿,解毒的功效。主治急慢性肝炎囊炎,胆结石,膀胱结石,淋病,梅毒,痔疮,跌打损伤,烫伤。
水龙骨,中药名。为水龙骨科植物水龙骨Polypodiodesnipponica(Mett.)Ching的根茎。分布于华东(除山东外),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之功效。用于小便淋浊,泄泻,痢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铁马豆,中药名。为豆科宿苞豆属植物毛宿苞豆Shuteriainvolucrata(Wall.)WightetArn.var.villosa(Pampan)Ohashi的全草。植物毛宿苞豆,分布于我国云南。具有清肝泄热,除蒸镇咳之功效。主治阴虚潮热,午后骨蒸,虚痨咳嗽,乳腺炎,腮腺炎。
沼地马先蒿,中药材名。本品为玄参科沼地马先蒿PedicularispalustrisL.,以地上部分入药。功能主治为:利水通淋,祛风除湿,祛邪截疟,健脾止带。主治石淋,膀胱结气,排尿困难,并治疟疾寒热,中风湿痹,妇女带下等症。
因篇幅关系,以归胆经的中药只列出前101个,共10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