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材

归胆经的中药

青鱼胆

青鱼胆,中药名。为鲤科动物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Richardson)的胆囊。分布于长江流域,上至金沙江,下至河口及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华北比较稀少。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翳障,喉痹,热疮。


中文名称青鱼胆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胆经
毒性有毒
药材分类动物
声明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鹅胆

鹅胆,中药名。为鸭科动物家鹅Ansercygnoidesorientalis(L.)的胆囊。以华东、华南地区饲养较多。具有清热解毒,杀虫之功效。常用于痔疮,杨梅疮,疥癞。


中文名称鹅胆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胆经
药材分类动物
猬胆
猬胆,中药名。为猬科猬属动物刺猬ErinaceuseuropaeusLinnaeus,大耳猬属动物达乌尔猬HemiechinusdauricusSundevall或大耳猬HemiechinusauritusGmelin的胆汁。动物刺猬,分布于我国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动物达乌尔猬,分布于我国东北及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动物大耳猬,分布于我国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明目之功效。主治眼睑赤烂,迎风流泪,痔疮。
中文名称猬胆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入肝、胆经
药材分类植物
声明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胆星

胆星,中药名。为制天南星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拌制,或生天南星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发酵而制成的加工品。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具有清火化痰,熄风定惊之功效。常用于中风,惊风,癫痫,头痛,眩晕,喘嗽。


中文名称胆星
性味归经味苦、微辛,性凉。归肝、胆、肺经
毒性有毒(《本草再新》)
药材分类植物
虾蟆胆

虾蟆胆,中药名。为蛙科动物泽蛙RanalimnochariaBoie的胆汁。分布于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利咽开音之功效。用于小儿失音。


中文名称虾蟆胆
性味归经味咸,性寒。归胆经
药材分类动物
声明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猪胆粉

猪胆粉,中药材名。本品为猪科动物猪SusscrofadommesticaBrisson.胆汁的干燥品。功能主治为:清热,润燥,解毒,止咳平喘。用于热病燥渴,目赤,喉痹,黄疸,百日咳,哮喘,泄泻,痢疾,便秘,痈疮肿毒。


中文名称猪胆粉
性味归经苦,寒。归归肝、胆、肺、大肠经
药材分类动物
水茄苳子

水茄苳子,中药名。为玉蕊科植物玉蕊Barringtoniaracemosa(L.)Spreng.的种子。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退黄,止痛之功效。用于目赤肿痛,黄疸,腹痛,疝痛。


中文名称水茄苳子
性味归经味微甘,性凉。归肝、胆经
药材分类植物
冷水花

冷水花,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冷水花PileanotataC.H.Wright的全草。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利湿,退黄,消肿散结,健脾和胃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赤白带下,淋浊,尿血,小儿夏季热,疟母,消化不良,跌打损伤,外伤感染。


中文名称冷水花
别名水麻叶、土甘草、山羊血、白山羊、甜草。
性味归经味淡、微苦,性凉。归肝、胆经
毒性无毒《湖南药物志》
药材分类植物
红花龙胆

红花龙胆,中药名。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红花龙胆Gentiana rhodantha Franch.,以根及全草入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痢疾,小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淋巴结结核,小便不利,眼结膜炎;外用治痈疖疮疡,烧烫伤。


中文名称红花龙胆
别名龙胆草、土白连、九月花、星秀花、冷风吹、雪里梅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胆经
药材分类植物
伞梗虎耳草

伞梗虎耳草,中药名。为虎耳草科植物篦齿虎耳草SaxifragaumbellulataHook.f.etThoms.var.pectinataMarg.etShaw[S.pasumensisMarg.etShaw;S.pasumensisMarg.etShawf.gracilisMarg.etShaw]的全草。分布于西藏。具有清热毒,利肝胆之功效。常用于传染性肝炎,风热感冒,疮疡肿毒。


中文名称伞梗虎耳草
别名松木蒂
性味归经味苦,性凉。归膀胱、肝、胆经
药材分类植物

因篇幅关系,以归胆经的中药只列出前101个,共101个

国学经典 www.51sio2.cn

字母索引

©2025 www.51sio2.cn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联系电子邮箱:电子邮箱
热爱伟大祖国 ♥ 维护民族团结 ♥ 弘扬传统文化 ♥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