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头回,中药名。为败酱科植物糙叶败酱Patriniarupestris(Pall.)Juss.subsp.scabra(Bunge)H.J.Wang或异叶败酱PatriniaheterophyllaBunge的根。具有燥湿止带,收敛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赤白带下,崩漏,泄泻痢疾,黄疸,疟疾,肠痈,疮疡肿毒,跌打损伤,子宫颈癌,胃癌。
荔枝藤,中药名。为牛栓藤科植物小叶红叶藤Rourea microphylla(Hook.ct Arn.)Planch.[Connarus microphyllus Hook.et Arn.;Santaloides microphylla(Hook.et Arn.) Schell.]的茎或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的功效。主治疮疖,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茜草藤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cordifoliaL.)的地上部分。夏、秋季采集,切段,鲜用或晒干。产于四川、江苏、上海、浙江等地。自产自销。味苦,性凉,无毒。归心、肝、肾、大肠、小肠、心包经。具有止血,行瘀的作用。主治吐血,血崩,跌打损伤,风痹,腰痛,痈毒,疔肿等病症。
匙羹藤,中药名。为萝藦科匙羹藤属植物匙羹藤Gymnemasylvestre(Retz.)Schult.的根或嫩枝叶。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祛风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咽喉肿痛,瘰疬,乳痈,疮疥,湿疹,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宁油麻藤,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宁油麻藤MucunapaohwashanicaTangetWang的根。分布于江苏、浙江。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骨折,风湿肿痛,痈肿疖疮。
雀梅藤叶,中药名。为鼠李科雀梅藤属植物雀梅藤Sageretiathea(Osbeck)Johnst.的叶。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疮疡肿毒,汤火伤,疥疮,漆疮。
峨眉观音座莲,中药名。为莲座蕨科植物峨眉莲座蕨AngiopterisomeiensisChing的根茎。分布于四川。具有祛风湿,利小便之功效。常用于风湿骨痛,肺病热咳,腮腺炎,小便不利,血痢,痈肿热毒。
地菍,中药名。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MelastomadodecandrumLour.的地上部分。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高热,肺痈,咽肿,牙痛,赤白痢疾,黄疸,水肿,痛经,崩漏,带下,产后腹痛,瘰疬,痈肿,疔疮,痔疮,毒蛇咬伤。
海底柏,中药名。为海底柏科动物赫色海底柏Melitode sochracea(Linnaeus)和鳞海底柏Melitodess quamata Nutting 的群体。具有止咳止血、和胃止泻、安神镇惊的功效。主治咳血、呕吐、腹泻心神不安、怔忡烦乱、小儿惊风。
山柑算盘子,中药名。为大戟科算盘子属植物山柑算盘子Glochidionsphaerogynum(Muell.Arg.)Kurz的枝叶。植物山柑算盘子,分布于我国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暑热口渴,口腔炎,湿疹,疮疡溃烂。
因篇幅关系,以归心经性凉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409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