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豆蔻,中药名。为姜科植物香豆蔻AmomumsubulatumRoxb.的种子。分布于广西、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散寒行气,健胃消食之功效。用于脘腹胀痛,食积不化,肺寒咳嗽。
香蓼,中药名。为蓼科植物粘毛蓼PolygonumodoratumLour的茎叶。分布于吉林、辽宁、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河南、湖北、福建、江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理气除湿,健胃消食之功效。用于胃气痛,消化不良,小儿疳积,风湿疼痛。
香构,中药名。为瑞香科植物小黄构WikstroemiamicranthaHemsl.的茎皮和根。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止咳化痰,消热解毒之功效。用于咳喘,百日咳,痈肿疮毒,风火牙痛。
香毛草,中药名。为败酱科植物小缬草ValerianatanguticaBat.的根或全草。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具有止咳,止血,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咳嗽,咳血,吐血,衄血,崩漏下血,风湿痹痛,骨折。
香桂皮,中药名。为樟科植物香桂CinnamomumsubaveniumMiq.的树皮、根或根皮。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活血通脉之功效。用于胃寒疼痛,胸满腹痛,呕吐泄泻,疝气疼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血痢肠风。
香果树,中药名。为茜草科植物香果树EmmenopteryshenryiOliv.的根及树皮。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分布于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具有湿中和胃,降逆止呕之功效。用于反胃,呕吐,呃逆。
香青兰,中药名。为兰科青兰属植物香草兰DracocephalummoldavicaL.的全草。分布于广东、广西。具有疏风清热,利咽止咳,凉肝止血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咳嗽气喘,痢疾,吐血,衄血,风疹,皮肤瘙痒。对心悸气短,高血压,胆道,尿道感染等亦有疗效。
香花菜,中药名。多年生草本,高约1.3米,有分枝。根茎蔓延,茎方形,呈紫色或深绿色。味辛、甘,性温,归肺、肝经,有疏风、理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感冒,咳嗽,头疼,脘腹胀痛,痛经等。
香秋海棠,中药名。为秋海棠科植物短茎秋海棠BegoniasinobrevicaulisKu的全草。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消食健胃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疮疖,疥癞,跌打肿痛,食滞。
香叶树,中药名。为樟科植物香叶树LinderacommunisHemsl.的枝叶或茎皮。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西、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解毒消肿,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跌打肿痛,外伤出血,疮痈疖肿。
因篇幅关系,以字母X开头的中药名只列出前180个,共68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