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黑面叶,中药名。为Breynia patens Benth.的根及叶。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胃肠炎,痢疾,月经过多,崩漏,白带,痛经;外用治外伤出血,疮疖,湿疹,皮肤瘙痒,烧伤。
心叶党参,中药名。为桔梗科党参属植物心叶党参Codonopsis cardiophylla Diels的根。具有补虚弱的功效。主治病后体虚,自汗。
小粘叶,中药名。为樟科植物香叶树LinderacommunisHemsl.的叶、茎皮。具有散瘀消肿,止血止痛,解毒的功效。主治骨折,跌打肿痛,外伤出血,疮疖痈肿。
狭叶柴胡,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习称“南柴胡”。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功效。主治表证发热,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脏器脱垂,退热截疟。
细柄薯蓣,中药名。为薯蓣科植物细柄薯蓣DioscoreatenuipesFranch.etSav.的根茎。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地。具有祛风湿,舒筋活络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劳伤无力。
旋柄茄,中药名。为茄科植物旋花茄SolanumspiraleRoxb.的全株。分布于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疟疾、湿热泻痢,小便涩痛,疮疡肿毒。
熊筋,中药材名。为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thibetanusG.Cuvier和棕熊UrsusarctosLinnaeus的筋腱。具有祛风,强筋骨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筋骨,痿弱。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小接筋草,中药名。为石杉科植物石杉Huperziaselago(L.)Bernh.exSchranketMart.的全草。分布于吉林、陕西、新疆、四川及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荨麻疹,外伤出血。
血参,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山蟛蜞菊WedeliawallichiiLess.的全草。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补血,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贫血,产后大流血,子宫肌瘤,闭经,神经衰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因篇幅关系,以字母X开头的中药名只列出前180个,共68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