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花,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Trucz.)Schischk.的花。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等地。具有理气通络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脘腹痛,四肢拘挛,骨节疼痛。
豆蔻花,中药名。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kravanhPierreexGagnep.的花。我国云南、广东有少量引种栽培。具有行气化湿,温中止呕之功效。常用于湿阻中焦,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舌苔浊腻,呕吐呃逆。
香茅花,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香茅Cymbopogoncitratus(DC.)Stapf的花。我国华南、西南、福建、台湾地区有栽培。具有温中和胃之功效。用于心腹冷痛,恶心呕吐。
蜡瓣花,中药材名。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中华蜡瓣花的根皮。全年可采。功能主治为:治风蛇落肚症。
柚花,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柚Citrusmaxima(Burm.)Merr.的花。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具有行气,化痰,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胃脘胸膈胀痛。
蓝花葱,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天蓝韭AlliumcyaneumRegel的全草或鳞茎。分布于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湖北、四川、西藏等地。具散风寒,通阳气之功效。常用于感冒风寒,阴寒腹痛,四肢逆冷,小便不通。
荛花根,中药名。为瑞香科植物荛花Wikstroemiacanescens(Wall.)Meissn.的根。分布于陕西、江西、湖北、湖南、云南、西藏等地。具有舒筋活络,散结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腮腺炎,乳腺炎,淋巴腺炎。
山姜花,中药名。为姜科山姜属植物和山姜Alpiniajaponica(Thunb.)Miq.的花。植物和山姜,分布于我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台湾。具有调中下气,消食,杀酒毒之功效。主治脘腹冷痛,胃气上逆治呕吐,食积,酒积。
旋覆花,中药名。为菊科旋覆花属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或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L.的头状花序。具有降气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主治咳喘痰多,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噫气,呕吐及胸胁痛等。
穗花杉种子,中药名。为红豆杉科植物穗花杉Amentotaxusargotaenia(Hance)Pilger的种子。分布于甘肃、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西藏等地。具有驱虫,消积之功效。常用于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因篇幅关系,以归胃经性温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4548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