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树叶,中药名。为苏铁科苏铁属植物苏铁CycasrevolutaThunb.的叶。植物苏铁,分布于我国的福建、台湾、广东,各地常有栽培,在福建、广东、广西、江西、云南、贵州及四川东部等地多栽植于庭园,江苏、浙江及华北各省区多栽于盆中,冬季置于温室越冬;日本南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具有化瘀消肿,和胃散结之功效。主治胃痛,闭经,咳嗽,吐血,癌肿,跌打损伤。
独椒,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西康花楸SorbusprattiiKoehne的根皮。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具有祛风,散寒,除湿之功效。常用于牙龈肿痛,肾寒阴缩。
羊肚,中药材名。为牛科动物山羊CaprahircusLinnaeus或绵羊OvisariesLinnaeus的胃。具有健脾胃,补虚损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虚劳羸瘦,纳呆,反胃,自汗盗汗,消渴,尿频。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羊红膻,中药名。为伞形科茴芹属植物缺刻叶茴芹Pimpinella thllugiana Wolff的根或全草。具有温肾助阳,活血化瘀,养心安神,温肺散寒的功效。主治阳痿不举,精少精冷,气滞血瘀,胸痹心痛,心悸气短,胸闷气短,风寒感冒,寒饮咳嗽等。
石碱,中药名。为从蒿、蓼等草灰中提取之碱汁,和以面粉,经加工而成的固体。具有软坚消积,化痰祛湿,去翳之功效。用于积块,食滞不化,噎膈反胃,痈疽瘰疬,疣赘,目翳。
石刷把,中药名。为松叶蕨科植物松叶蕨Psilotumnudum(L.)Grised.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华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南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血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风疹,经闭,吐血,跌打损伤。
西南石梓,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小叶石梓GmelinadelavayanaP.Dop的根。分布于四川、云南。具有行气,消积,截疟之功效。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久疟。
五除叶,中药名。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山吴萸Evodiatrichotoma(Lour.)Pierre的叶。植物山吴萸,分布于我国广东西南部、海南、广西西部及西南部、贵州南部、云南南部,越南、老挝、泰国北部也有。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风湿关节痛,湿疹,荨麻疹,疮疡,风寒头痛。
狭叶当归,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狭叶当归AngelicaanomalaAve-Lall.的根。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塞,鼻渊,牙龈肿痛,疮肿,带下。
野花椒叶,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野花椒ZanthoxylumsimulansHance的叶。分布于华东及辽宁、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贵州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经之功效。用于风寒湿痹,闭经,跌打损伤,阴疽,皮肤瘙痒。
因篇幅关系,以归胃经性温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4548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