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药,中药名。为薯蓣科植物黄山药DioscoreapanthaicaPrainetBurk.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榠樝,中药名。为蔷薇科木瓜属植物光皮木瓜Chaenomelessinensis(Thouin)Koehne的果实。植物光皮木瓜,分布于陕西、江苏、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云南、广西、甘肃、湖南、广东等地。具有和胃舒筋,祛风湿,消痰止咳之功效。主治吐泻转筋,风湿痹痛,咳嗽痰多,泄泻,痢疾,跌仆伤痛,脚气水肿。
紫藿香,中药名。为柿科植物岩柿DiospyrosdumetorumW.W.Smith的叶。分布于云贵高原及四川盆地。具有健脾胃,解疮毒之功效。常用于慢性腹泻,小儿消化不良;外用适用于疮疖,烫伤。
紫绿草,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粗齿冷水花PileasinofasciataC.J.Chen的全草。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具有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胃气痛。
紫啸鸫,中药名。为鹟科动物紫啸鸫Myiophoneuscaeruleus(Scopoli)的肉。分布于我国东部,河北、甘肃、西藏等地亦有。具有解毒、止血、止咳之功效。常用于痔疮,吐血,咳嗽,神经衰弱,偏头痛。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宜昌荚蒾叶,中药名。为忍冬科植物宜昌荚蒾ViburnumerosumThunb.的茎叶。分布于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广东、广西。具有解毒,祛湿,止痒之功效。常用于口腔炎,脚丫湿烂,湿疹。
水蓼,中药名。为蓼科植物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L.的地上部分。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具有行滞化湿,散瘀止血,祛风止痒,解毒之功效。用于湿滞内阻,脘闷腹痛,泄泻,痢疾,小儿疳积,崩漏,血滞经闭,痛经,跌打损伤,风湿痹痛,便血,外伤出血,皮肤瘙痒,湿疹,风疹,足癣,痈肿,毒蛇咬伤。
檵木,中药名。为金缕梅科金缕梅属植物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R.Brown)Oliv.的根、茎、叶或花。具有收敛止血,清热解毒,止泻的功效。主治鼻出血、咯血、外伤等多种出血证,及水火烫伤,泄泻,痢疾等。
钟萼木,中药材名。本品为钟萼木科钟萼木BretschneiderasinensisHemsl.,以树皮入药。功能主治为:祛风活血。主治筋骨痛。
沙糖木,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山油柑Acronychiapedunculata(L.)Miq.的心材或根。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祛风止痛,行气活血,止咳之功效。常用于风湿性腰腿痛,胃痛,疝气痛,跌打损伤,感冒咳嗽,气管炎。
因篇幅关系,以归胃经性平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5136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