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寸金黄,中药名。为报春花科植物小寸金黄LysimachiadeltoideaWightvar.cinerascensFranch.的全草。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痛之功效。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疼痛。
小果千金榆,中药名。为桦木科鹅耳枥属植物华千金榆CarpinuscordataBl.var.chinensisFranch.的根皮。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四川等地。具有健胃消食,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劳倦疲乏,淋病,跌打损伤,痈肿。
五蕊寄生,中药名。为桑寄生科五蕊寄生属植物五蕊寄生Dendrophthoepentandra(L.)Miq.的带叶茎枝。植物五蕊寄生,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孟加拉、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分布。有祛风湿,补肝肾,止泻痢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腰痛,脚膝酸软,腹泻,痢疾。
五爪龙,中药名。为桑科榕属植物粗叶榕FicushirtaVahl.的根或枝条。植物粗叶榕,分布于我国产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湖南、福建、江西等地。具有祛风除湿,祛瘀消肿之功效。主治风湿痿痹,腰腿痛,痢疾,水肿,带下,瘰疬,跌打损伤,经闭,乳少。
粉背蕨,中药名。为中国蕨科植物粉背蕨AleuritopterispseudofarinosaChingetS.K.Wu的全草。分布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止咳化痰,健脾利湿,活血止血之功效。用于咳嗽,泄泻,痢疾,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吐血,便血,白带,淋证,跌打损伤,瘰疬。
天蓬草,中药名。为石竹科植物雀舌草StellariauliginosaMurr.[S.alsineGrimm.]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消肿,解毒止血之功效。常用于伤风感冒,泄泻,痢疾,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骨折,痈疮肿毒,痔漏,毒蛇咬伤,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榕树果,中药名。为桑科植物榕树FicusmicrocarpaL.f.的果实。榕树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疮疖,臁疮。
钉头果,中药名。为萝藦科植物钉头果Gomphocarpusfruticosus(L.)R.Brown的地上部分。我国华北及云南有栽培,原产地中海。具有健脾和胃,益肺之功效。常用于小儿呕吐,泄泻,不思纳食,肺痨咳嗽。
五指毛桃果,中药名。为桑科植物裂掌榕FicussimplicissimaLour.的果实。植物裂掌榕,分布于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等地,越南、柬埔寨也有分布。具有滋润生津,通便,催乳之功效。主治津少便秘,产后缺乳。
吊罗果,中药名。为紫金牛科植物长叶酸藤子Embelialongifolia(Benth.)Hemsl.的全株。分布于西南、华南及江西、福建等地。具有利湿,散瘀之功效。常用于水肿,泄泻,跌打瘀肿。
因篇幅关系,以归脾经性平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6838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