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吊蜡烛,中药名。为夹竹桃科植物倒吊笔WrightiapubescensR.Br.的根或茎枝。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通络,化痰散结,利湿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腰膝疼痛,跌打损伤,瘰疬,慢性支气管炎,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
黄花倒水莲,中药名。为远志科植物黄花倒水莲PolygalafallaxHemsl.的根或茎、叶。具有补虚健脾,散瘀通络之功效。用于劳倦乏力,子宫脱垂,小儿疳积,脾虚水肿,带下清稀,风湿痹痛,腰痛,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
雀梅藤,中药名。为鼠李科雀梅藤属植物雀梅藤Sageretiathea(Osbeck)Johnst.的根。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具有降气,化痰,祛风利湿之功效。主治咳嗽,哮喘,胃痛,鹤膝风,水肿。
小筋骨藤,中药名。为龙胆科植物尼泊尔双蝴蝶Tripterospermumvolubile(D.Don)Hara的全草。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具有舒筋活络,接骨之功效。常用于骨折,筋伤。
南蛇藤根,中药名。为卫矛科植物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的根。南蛇藤根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经,消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闭经,头痛,腰痛,疝气痛,痢疾,肠风下血,痈疽肿毒,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黔桂醉魂藤,中药名。为萝藦科植物黔桂醉魂藤Heterostemmaesquirolii(Lévl.)Tsiang的根或全草。分布于贵州、云南和广西。具有疏风除湿,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风湿脚气,胎毒,疟疾。
圆叶南蛇藤根,中药名。为卫矛科植物圆叶南蛇藤CelastruskusanoiHayata的根。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具有润肺利咽,活血解毒之功效。用于劳嗽咳血,咽喉疼痛,黄疸,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蓝锡莎菊,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蓝锡莎菊Cicerbitacyanea(D.Don)Beauv.的根。分布于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具有健脾和胃之功效。常用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欲不振。
莲衣,中药名。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种皮。具有收涩止血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下血。
甘青铁线莲,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甘青铁线莲Clematistangutica(Maxim.)Korsh.[C.orientalisL.var.tanguticaMaxim.;C.tangutica(Maxim.)Korsh.var.obtusiusculaRehdetWils.]的全株或茎叶。具有健胃消积、解毒化湿的功效。主治食积不化、腹满痞塞、腹涌腹泻、痈疮、湿疮。
因篇幅关系,以归脾经性平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6797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