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子,中药名。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的种子。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广泛栽培。具有行气,润肠,杀虫之功效。常用于气滞腹痛,肠燥便秘,蛔虫,钩虫,疥癞瘙痒。
樝子,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毛叶木瓜ChaenomelescathayensisSchneid.的果实。分布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西、福建、湖北、广西等地。具有和胃化湿,舒筋活络之功效。用于呕吐腹泻,腰膝酸痛,脚气肿痛,腓肠肌痉挛。
棕榈子,中药名。为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Hook.)H.Wendl.的成熟果实。长江以南各地多有分布。具有止血,涩肠,固精之功效。常用于肠风,崩漏,带下,泻痢,遗精。
东廧子,中药名。为藜科植物沙蓬Agriophyllumsquarrosum(L.)Moq.的种子。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藏等地。具有健脾消食,发表解热,利水之功效。常用于饮食积滞,噎膈反胃,感冒发烧,肾炎。
蛇百子,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山香Hyptissuaveolens(L.)Poit.的茎、叶。具有解表利湿,行气散瘀的功效。主治感冒,风湿痹痛,腹胀,泄泻,痢疾,跌打损伤,湿疹,皮炎。
显子草,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显子草PhaenospermaglobosaMunroexBenth.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甘肃、西藏等地。具有补虚健脾,活血调经之功效。用于病后体虚,经闭。
枳椇子,中药名。为鼠李科枳椇属植物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的带有肉质果柄的果实或种子。具有利水消肿,解酒毒的功效。主治水肿证,酒醉。
萍蓬草子,中药名。为睡莲科萍蓬草属萍蓬草(Nupharpumilum(Timm.)DC.)的种子。秋季果熟时采收。生于池沼、河湖浅水中。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等省。味甘,性平。归脾、胃、肾经。无毒。具有健脾胃、活血调经的功效。常用于脾虚食少、月经不调等病证。
野牡丹子,中药名。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MelastomacandidumD.Don的果实或种子。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云南等地。具有活血止血,通经下乳之功效。用于崩漏,痛经,经闭,难产,产后腹痛,乳汁不通。
峨眉黄芩,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峨眉黄芩ScutellariaomeiensisC.Y.Wu的全草。分布于四川南部。具有化湿和中,除秽止呕之功效。常用于湿滞痞满,霍乱呕吐。
因篇幅关系,以归脾经性平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6838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