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台湾莴苣LactucaformosanaMaxim.的干燥根或全草。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活血之功效。常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疥癣,痔疮,蛇咬伤,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绿青,中药名。为碳酸盐类矿物孔雀石的矿石。具有催吐祛痰,镇惊,敛疮的功效。治风痰壅塞,眩晕昏仆,痰迷惊痫,疳疮。
丁蛎,中药名。为钳蛤科动物丁蛎Malleusmalleus(Linnaeus)的壳。我国分布于南海。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湿疮,疖肿。
多刺绿绒蒿,中药名。为罂粟科植物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horridula的全草。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具有活血化瘀,清热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胸背疼痛,风热头痛,关节肿痛。
粉绿藤,中药名。为防己科植物华粉绿藤PachygonesinicaDiels.的根或茎。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用于风湿筋骨疼痛。
黄花绿绒蒿,中药名。为罂粟科植物椭果绿绒蒿MeconopsischelidonifoliaBur.etFranch.的全草。具有清热,除湿,通淋,止痛之功效。用于肺热咳嗽,肺炎,肝炎,湿热水肿,淋浊,风湿关节疼痛。
细果角茴香,中药名。为罂粟科植物节裂角茴香HypecoumleptocarpumHook.f.etThoms.的全草。分布于华北、西北及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目赤肿痛,关节疼痛,肺炎,肝炎,胆囊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
细叶鼠麴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物细叶鼠曲草GnaphaliumjaponicumThunb.的全草。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台湾等地。具有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用于结膜炎,角膜白斑,感冒,肾炎,白带病等。
茶条槭,中药材名。为槭树科茶条槭Acer ginnala Maxim.,以叶、芽入药。具有清热明目的功效。主治风热头痛,肝热目赤,视物昏花。
连蕊茶,中药名。为山茶科植物毛花连蕊茶CamelliafraternaHance的根、叶、花。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痈肿疮疡,咽喉肿痛,跌打损伤。
因篇幅关系,以归肝经性寒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9969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