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松草,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唐松草Thalictrum aquilegifolum L.var.sibiricum Regelet Tiling[T.comtortum L.;T.aquilegifolium L.subsp.asiaticum(Nakai)Kitag.]的根及根茎。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功效。主治热病心烦,湿热泻痢,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痈肿疮疖。
峨屏草,中药名。为虎耳草科植物峨屏草Tanakaeaomeiensis的全草。分布于四川。具有清热熄风之功效。常用于高热惊厥,惊痫抽搐。
红马蹄草,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红马蹄草HydrocotylenepalensisHook.伞形科植物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及陕西、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具有清热利湿,化瘀止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咳嗽,痰中带血,痢疾,泄泻,痛经,月经不调,跌打伤肿,外伤出血,痈疮肿毒。
铧尖草,中药名。为堇菜科植物长萼堇菜ViolainconspicuaBl.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湿化瘀之功效。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乳痈,湿热黄疸,目赤,目翳,肠痈下血,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妇女产后瘀血腹痛,蛇虫咬伤。
铧头草,中药名。为堇菜科植物戟叶堇菜ViolabetonicifoliaSmith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功效。用于疮疡肿毒,喉痛,乳痈,肠痈,黄疸,目赤肿痛,跌打损伤,刀伤出血。
待宵草,中药名。为柳叶菜科植物待宵草OenotherastrictaLedeb.exLink的根。具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祛风舒筋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目赤,雀目,风湿痹痛。
地白草,中药名。为堇菜科植物蔓茎堇VioladiffusaGing.的全草。分布于安徽、福建、台湾、浙江、湖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止咳之功效。常用于疮疡肿毒,眼结膜炎,肺热咳嗽,百日咳,黄疸型肝炎,带状疱疹,水火烫伤,跌打损伤,骨折,毒蛇咬伤。
虱草花,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臭蚤草PulicariainsignisDrumm.exDunn的花或全草。分布于西藏南部。具有清热除蒸,凉血解毒之功效。用于肺痨咳嗽,骨蒸劳热,痈疽肿毒,丹毒,风疹瘙痒。
石胆草,中药名。为苦苣科植物石胆草Corallodiscusflabellatus(Craib.)Burtt.的全草。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具有清湿热,解疮毒,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湿热痹痛,疮疡肿毒,咽喉肿痛,赤白带下,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匙叶草,中药名。为龙胆科植物匙叶草LatoucheafokiensisFranch.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及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活血化瘀,清热止咳之功效。用于腹内血瘀痞块、劳伤咳嗽。
因篇幅关系,以归肝经性寒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9969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