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砂,中药名。别名为钢砂《本草拾遗》,铁砂《医学入门·本草》,铁针砂《中国医学大辞典》。为制钢针时磨下的细屑。主产上海、福建漳州、江苏镇江;其他省区亦产。具有镇心平肝,健脾消积,补血,利湿,消肿之功效。主治惊悸癫狂,血虚黄肿,泄泻下痢,尿少水肿,风湿痹痛,项下气瘿。
砂生槐,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砂生槐Sophoramoorcroftiana(Benrh.)Baker.的种子。分布于西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白喉,乳蛾。
大黄连刺,中药名。为小檗科植物粉叶小檗BerberispruinasaFranch.的根和茎。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热淋,咽喉肿痛,口疮龈肿,火眼目赤肿痛,痄腮,乳痈,疖肿,烫伤。
大黄,中药名。为蓼科大黄属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的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主治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热毒疮疡,烧烫伤,瘀血诸证,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牛耳大黄,中药名。为蓼科植物皱叶酸模RumexcrispusL.的根。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福建、台湾、广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便杀虫之功效。常用于急慢性肝炎,肠炎,痢疾,慢性气管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热结便秘,痈疽肿毒,疥癣,秃疮。
杜茎山,中药名。为紫金牛科植物杜茎山Maesajaponica(Thunb.)Moritzi.的根或茎叶。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祛风邪,解疫毒,消肿胀之功效。常用于热性传染病,寒热发歇不定,身疼,烦躁,口渴,水肿,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凤尾搜山虎,中药名。为水龙骨科植物多羽节肢蕨Arthromerismairei(Brause)Ching的根茎。具有祛风活络,消积通便,降火,止痛,利尿之功效。用于风湿筋骨痛,坐骨神经痛,骨折,食积腹胀,便秘,目赤,牙痛,头痛,小便不利,淋浊。
三叉虎根,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三丫苦Evodialepta(spr.)Merr的根或根皮。分布我国南部各地。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嗽,肺痈,创伤后发烧,风湿性关节炎,筋骨、腰腿疼痛。
寸金草,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寸金草Clinopodiummegalanthum(Diels)C.Y.WuetHsuanexH.W.Li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效。主治牙痛,风湿痛,疮肿,小儿疳积,跌打肿痛。
蔛草,中药名。为雨久花科植物少花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 Preesl var pau-ciflora (Bl.)Merr.的全草。具有清肝凉血的功效。主治高热喘促,咳血,尿血,赤眼,丹毒,痈肿疔疮。
因篇幅关系,以归肝经性寒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9969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