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蕨萁,中药名。为阴地蕨科植物绒毛假阴地蕨BotrychiumlanuginosumWall.的全草或根茎。分布于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台湾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于毒蛇咬伤,乳痈,疔疮肿毒,瘰疬,咽喉炎,肺热咳喘。
独叶岩珠,中药名。为兰科植物齿瓣石豆兰BulbophyllumlevineiSchltr.的全草。分布于浙江、广东、云南等地。具有滋阴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阴虚内热,热病口渴,肺热咳喘,咽喉肿痛,口腔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痈,疔疮。
羊不食,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爪哇唐松草Thalictrum javanicum Bl.的根及根茎。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主治痢疾,关节炎,跌打损伤。
羊胆,中药材名。为牛科动物山羊CaprahircusLinnaeus、绵羊OvisariesLinnaeus或青羊NaemorhedusgorulHardwick的胆汁。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止咳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青盲夜盲,翳障,肺痨咳嗽,小儿热惊,咽喉肿痛,黄疸,痢疾,便秘,热毒疮疡。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蜀羊泉,中药名。为茄科植物青杞SolanumseptemlobumBunge的全草或果实。分布于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及四川等地。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目昏目赤,乳腺炎,腮腺炎,疥癣瘙痒。
石上开花,中药名。为景天科植物石莲Sinocrassulaindica(Decne.)Berger的全草。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收敛生肌,止咳之功效。用于热毒疮疡,咽喉肿痛,烫伤,痢疾,热淋,血热出血,肺热咳嗽。
石上瓜子菜,中药名。为景天科植物东南景天SedumalfrediiHance的全草。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凉血,消肿解毒之功效。用于血热吐血,衄血,热毒痈肿。
石龙胆,中药名。为龙胆科植物鳞叶龙胆GentianasquarrosaLedeb.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除西藏自治区外)等地。具有解毒消痈,清热利湿之功效。用于疔疮疖肿,瘰疬,无名肿毒,蛇咬伤,肠痈,目赤肿痛,黄疸,白带。
石蟾蜍,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趾叶栝楼TrichosanthespedataMerr.etChun的带根全草。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和云南。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咳嗽痰稠,咽喉肿痛,胸闷,便秘,痈肿疮疖,毒蛇咬伤。
石米,中药名。为兰科植物小羊耳蒜LiparisfargesiiFinet的全草。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具有润肺止咳,舒筋活血之功效。用于肺结核咳嗽,风热咳嗽,百日咳,风湿麻木,劳伤身痛,跌打损伤。
因篇幅关系,以归肝经性寒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9969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