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红膻,中药名。为伞形科茴芹属植物缺刻叶茴芹Pimpinella thllugiana Wolff的根或全草。具有温肾助阳,活血化瘀,养心安神,温肺散寒的功效。主治阳痿不举,精少精冷,气滞血瘀,胸痹心痛,心悸气短,胸闷气短,风寒感冒,寒饮咳嗽等。
石风丹,中药名。为兰科植物高斑叶兰Goodyera procera (Ker- Gawl.) Hook.[Neottia procera Ker-Gawl.]的全株。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瘫痪,跌打损伤,咳喘,胃痛,水肿。
消石,中药名。又名芒消、硝石、苦消、北帝元珠、化金石、水石、地霜、生消、焰消、火消、银消。为硝酸盐类硝石族矿物钾硝石Nitrokalite经加工精制成的结晶体或人工制品。分布于山东、江苏、湖南、湖北、贵州、青海、西藏。具有攻坚破积,利水泻下,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中暑伤冷,痧胀吐泻,心腹疼痛,黄疸,症积,诸淋涩痛,喉痹,目赤,痈肿疔毒。
石凤丹,中药名。为兰科斑叶兰属植物高斑叶兰Goodyeraprocera(Ker-Gawl.)Hook.的全草。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支气管炎,哮喘。
兰花石参,中药名。为桔梗科植物西南风铃草CampanulacolorataWall.的根。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具有祛风除湿,补虚止血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瘫痪,破伤风,虚劳咳血,病后体虚。
西南石梓,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小叶石梓GmelinadelavayanaP.Dop的根。分布于四川、云南。具有行气,消积,截疟之功效。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久疟。
紫花络石,中药名。为夹竹桃科植物紫花络石TrachelospermumaxillareHook.f.的茎藤和茎皮。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祛风解表,活络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头痛,咳嗽,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五除叶,中药名。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山吴萸Evodiatrichotoma(Lour.)Pierre的叶。植物山吴萸,分布于我国广东西南部、海南、广西西部及西南部、贵州南部、云南南部,越南、老挝、泰国北部也有。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风湿关节痛,湿疹,荨麻疹,疮疡,风寒头痛。
狭叶当归,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狭叶当归AngelicaanomalaAve-Lall.的根。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塞,鼻渊,牙龈肿痛,疮肿,带下。
狭叶竹节参,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狭叶竹节参PanaxjaponicusC.A.Mey.var.angustifolius(Burk)ChengetChu的根茎。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散瘀止血,活血定痛,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产后出血过多,瘀血腹痛,经闭,跌打瘀肿,外伤出血,疮疡肿毒,蛇伤。
因篇幅关系,以归肺经性温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5767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