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赤伞,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宽穗兔耳风Ainsliaealatifolia(D.Don)Sch.-Bip.的全草。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腰痛,肠炎,痢疾,跌打瘀肿,外伤出血,中耳炎,乳腺炎。
飞蛾藤,中药名。为旋花科植物飞蛾藤PoranaracemosaRoxb.的全草或根。分布于浙江、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解表,解毒,行气活血之功效。常用于感冒风寒,食滞腹胀,无名肿毒。
蜈蚣藤,中药名。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多叶花椒ZanthoxylummultijugumFranch.的茎。植物多叶花椒,分布于我国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解毒之功效。主治疮毒,梅毒,癣。
芦子藤,中药名。为胡椒科植物苎叶蒟Piper boehmeriaefolium(Miq.)C.DO.和思茅胡椒Piper szemaoense C.DC.的全株。具有舒筋活络,温经利湿,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慼冒风寒,风湿痹痛,胃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骨折。
阿利藤,中药名。为夹竹桃科链珠藤属植物链珠藤AlyxiasinensisChamp.exBenth.的全草及根。具有祛风利湿,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痛,脾虚泄泻,脚气,周身浮肿,妇人经闭,跌打损伤。
盐匏藤,中药名。为胡颓子科植物披针叶胡颓子ElaeagnuslanceolataWarb.的根和叶。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具有活血通络,疏风止咳,温肾缩尿之功效。常用于跌打骨折,劳伤,风寒咳嗽,小便失禁。
小蓑衣藤,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小蓑衣藤ClematisgourianaRoxb.Var.finetiiRehd.etWils.的根或茎叶。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发表,行气活血,祛风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风湿性筋骨痛,肢体麻木。
黄花铁线莲,中药名。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黄花铁线莲ClematisintricataBunge的全草或叶。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效。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拘挛疼痛,牛皮癣,疥癣。
苦芦骨,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五节芒Miscanthusfloridulus(Lab.)Warb.exSchum.etLaut.的虫瘿。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的江苏、安徽、贵州、华南等地。具有发表,理气,调经之功效。常用于小儿疹出不透,小儿疝气,月经不调,胃寒作痛,筋骨扭伤,淋病。
因篇幅关系,以归肺经性温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5767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