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叶防风,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杏叶茴芹PimpinellacandolleanaWightetArn.的根或全草。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祛风活血,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脘腹寒痛,消化不良,痢疾,感冒,咳嗽,惊风,白带,疝气,睾丸偏坠,瘰疬,跌打肿痛,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宜梧叶,中药名。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ElaeagnusoldhamiMaxim.的叶。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等地。具有敛肺定喘之功效。常用于哮喘,久咳。
竹叶椒叶,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竹叶椒ZanthoxylumarmatumDC.的叶。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具有理气止痛,活血消肿,解毒止痒之功效。用于脘腹胀痛,跌打损伤,痈疮肿毒,毒蛇咬伤,皮肤瘙痒。
韭叶芸香草,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芸香草Cymbopogondistans(NeesexSteud.)W.Wats[AndropogondistansNeesexSteud.]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具有解表,利湿,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伤暑,吐泻腹痛,小便淋痛,风湿痹痛,咳嗽气喘。
米仔兰,中药名。为楝科米仔兰属植物米仔兰AglaiaodorataLour.的枝叶。植物米仔兰,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及云南等地。具有祛风湿,散瘀肿之功效。主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芫荽茎,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芫荽CoriandrumsatiumL.的茎梗。现我国各地多有栽培。原产地中海地区。具有宽中健胃,透疹之功效。用于胸脘胀闷,消化不良,麻疹不透。
生姜,中药名。为姜科姜属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还可解鱼蟹毒。
生晒参,中药材名。为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效。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贏、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生藤,中药名。为萝藦科植物须药藤Stelmatocryptonkhasianum(Benth.)H.Baill.的茎藤。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散寒,行气通络之功效。用于感冒,咳嗽,脘腹胀痛,风寒湿痹。
倒插花,中药名。为马兜铃科植物五岭细辛的根、根茎或全草。拉丁植物名:AsarumwulingenseC.F.Liang采收和储藏:根及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泥土,置通风处,阴干。全草春、秋季采收,阴干。功能主治为:温经散寒;止咳化痰;消肿止痛。主胃痛;咳喘;跌打损伤;烫伤;蛇咬伤;含嗽治牙痛。
因篇幅关系,以归肺经性温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5767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