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博树,中药名。为壳斗科植物毛叶青冈Cyclobalanopsiskerrii(Craib)Hu[QuercuskerriiCraib]和毛枝青冈Cyclobalanopsishelferiana(A.DC.)Oerst的树皮及壳斗。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涩肠止泻,解毒,截疟之功效。常用于腹泻,疟疾。
狭叶败酱,中药名。为败酱科植物狭叶败酱Patrinia angustifolia Hemsl.的根。具有散寒,燥湿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疟疾,肠炎。
建神曲,中药名。为麦粉、麸皮和多种药物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具有健脾消食,理气化湿,解表的功效。主治伤食胸痞,腹煮吐泻,痢疾,感冒头痛,小儿伤饥失饱。
蝮蛇骨,中药名。为蝰科动物蝮蛇Agkistrodonhalys(Pallas)的骨骼。具有解毒之功效。用于赤痢。
厚朴,中药名。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ba Rehd.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主治湿阻中焦、脘腹胀满,食积气滞、腹胀便秘,肺气不降、痰饮喘咳,湿浊不分、霍乱泄泻,七情郁结、痰气互阻之梅核气等。
越橘,中药名。为杜鹃花科植物越橘Vacciniumvitis-idaeaL.的叶、果实。分布于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具有叶:利尿,解毒;果:清热利湿,止痢之功效。用于叶:尿道炎,膀胱炎;果:肠炎,痢疾。
芜荑酱,中药名。为榆科植物大果榆UlmusmacrocarpaHance的果实与面曲等加工制成的酱。植物大果榆,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具有杀虫之功效。主治虫积腹痛,疮癣。
肥皂核,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肥皂荚GymnocladuschinensisBaill.的种子。具有祛痰,通便,利尿,杀虫之功效。用于顽痰阻塞,大肠风秘,下痢,淋证,疥癣。
狮子七,中药名。为景天科植物狭叶红景天Rhodiolakirilowii(Regel)Maxim.的根及根茎。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养心安神,活血化瘀,止血,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气虚体弱,短气乏力,心悸失眠,头昏眩晕,胸闷疼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崩漏,吐血,痢疾,腹泻。
蜈蚣草根,中药名。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蜈蚣草PterisvittataL.的根。植物蜈蚣草,分布于我国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具有避秽驱虫之功效。主治流行性感冒。
因篇幅关系,以归大肠经性温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1462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