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材

归大肠经性温的中药

石榴根

石榴根,中药名。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granatumL.的根或根皮。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具有驱虫,涩肠,止带之功效。用于蛔虫,绦虫,久泻,久痢,赤白带下。


中文名称石榴根
别名石榴根皮、醋石榴根、醋榴根、石榴树根
性味归经味酸、涩,性温。归脾、胃、大肠经
毒性有毒《广西中药志》;无毒《纲目》
药材分类植物
小叶桑根

小叶桑根,中药名。为桑科植物鸡桑Morus australis的根或根皮。具有泻肺火,利小便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衄血,水肿,腹泻,黄疽。


中文名称小叶桑根
拉丁文名Morus australis
别名小叶桑、口桑、山桑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肺、大肠经
药材分类植物
清酒缸根

清酒缸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小槐花Desmodiumcaudatum(Thunb.)DC.[HedysarumcaudatumThunb.]的根。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利湿,化瘀拔毒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痢疾,黄疸,痈疽,瘰疬,跌打损伤。


中文名称清酒缸根
别名粘衣草根,蚂蟥根
性味归经味微苦,性温。归肝、心、大肠经
药材分类植物
岩豆藤根

岩豆藤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香花崖豆藤MillettiadielsianaHarms的根。分布于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具有补血活血,祛风活络之功效。常用于气血虚弱,贫血,四肢无力,痢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中文名称岩豆藤根
性味归经味苦、微甘,性温。归大肠经
毒性无毒
药材分类植物
藏红曲

藏红曲,中药名。为曲霉科真菌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 Went.接种于禾本科植物青稞Hordeumvu Lagare L.var.nudum熟化的种仁上,经发酵而成。具有活血降脂、健脾消食的功效。主治高脂血症,食积饱胀,瘀滞腹痛,赤白下痢,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中文名称藏红曲
别名青稞红曲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肝、脾、大肠经
药材分类植物
逆阿落

逆阿落,中药名。为蓼科植物叉枝蓼PolygonumtortuosumD.Don[P.periginatorisPauls.]的根茎。逆阿落分布于西藏等地。具有涩肠止痢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腹泻。


中文名称逆阿落
性味归经味辛、涩,性温。归大肠经
药材分类植物
荠苎

荠苎,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荠苎MoslagrosseserrataMaxim.[Orthodongrosseserratum(Maxim.)Kudo]的茎和叶。分布于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和安徽等地。具有利水消肿,和胃制酸之功效。常用于腹水水肿,泄泻,胃酸过多,虫积腹痛,痔疮肿痛。


中文名称荠苎
别名臭苏、青白苏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胃、大肠经
毒性无毒(《纲目》)
药材分类植物
疳积药

疳积药,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腺花香茶菜Isodonadenanthus(Diels)Kudo的根。分布于四川西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西部、中部及中南部。具有健脾利湿,镇吐理气之功效,用于上吐下泻,消食化积,除胀满,消痞满,涩肠止痢。


中文名称疳积药
别名食疙瘩
性味归经味涩,性温。入脾,胃,大肠经
药材分类植物
松树皮

松树皮,中药名。为松科植物思茅松PinuskesiyaRoyleexGordvar.langhianensis(A.Chev.)Gaussen、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或同属植物的树皮。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血,敛疮生肌的功效。主治风湿骨痛,跌打扭伤,金刃伤,肠风下血,久痢,湿疹,烧烫伤,痈疽久不收口。


中文名称松树皮
别名松木皮、赤松皮、赤龙鳞、松皮、赤龙皮
性味归经味苦,性温;归肺、大肠经
药材分类植物
云朴

云朴,中药名。为本兰科植物滇缅厚朴MagnoliarostrataW.W.Smith的干皮、根皮及枝皮。分布于云南,西藏。具有温中化湿,行气消积之功效。用于胸腹胀满疼痛,食积气滞,呕吐,腹泻,痰多咳嗽。


中文名称云朴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药材分类植物

因篇幅关系,以归大肠经性温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14628个

国学经典 www.51sio2.cn

字母索引

©2025 www.51sio2.cn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联系电子邮箱:电子邮箱
热爱伟大祖国 ♥ 维护民族团结 ♥ 弘扬传统文化 ♥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