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过路黄,中药名。为报春花科植物聚花过路黄LysimachiacongestifloraHemsl.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华南和西南各省区及台湾。具有祛风散寒,止咳化痰,消积解毒之功效。用于风寒头痛,咽喉肿痛,咳嗽多痰,小儿疳积,腹泻,蛇咬伤。
雪人参,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茸毛木蓝IndigoferastachyodesLindl.的根。分布于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滋阴补虚,调经摄血,活血舒筋之功效。常用于崩漏,体虚久痢,肠风下血,溃疡不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肝硬化,疳积。
醋柳果,中药名。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的果实。具有活血散瘀,化痰宽胸,补脾健胃,生津止渴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胃痛,胃溃疡,咽喉肿痛、气管炎、肺结核、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及肠炎痢疾。
山茴芹,中药名。为伞形科山茴香属植物山茴香CarlesiasinensisDunn的根(藏医用全草或种子)。植物山茴香,分布于我国辽宁、山东、四川等地。具有健胃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脘腹胀满,肠炎,痢疾。
艳山姜,中药名。为姜科植物艳山姜Alpiniazerumbet(Pers.)Burtt.etSmith的根茎和果实。分布于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各地。具有温中燥湿,行气止痛,截疟之功效。常用于心腹冷痛,胸腹胀满,痰食积滞,消化不良,呕吐腹泻。
香椿子,中药名。为楝科植物香椿Toonasinensis(A.Juss.)Roem.的果实。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台湾、西藏等地。具有祛风,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疝气痛,痢疾。
皂荚子,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sisLam.的种子。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润肠通便,祛风散热,化痰散结之功效。用于大便燥结,肠风下血,痢疾里急后重,痰喘肿满,疝气疼痛,瘰疬,肿毒,疮癣。
辣姜子,中药名。为樟科植物红叶木姜子LitsearubescensLec.的果实。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温中理气,消食化滞之功效。常用于脘腹疼痛,食滞腹胀,呕吐泄泻。
牡荆子,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VitexnegundoL.var.Cannabifolia(Sieb.etZucc.)Hand.-Mazz.的果实。具有化湿祛痰,止咳平喘,理气止痛的功效。主治咳嗽气喘,胃痛,泄泻,痢疾,疝气痛,脚气肿胀,白带,白浊。
因篇幅关系,以归大肠经性温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1462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