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材

归大肠经性温的中药

辣蓼草

辣蓼草,中药名。为蓼科植物柳叶蓼PolygonumlapathifoliumL.var.salicifoliumSihbth.的全草。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具有解毒,健脾,化湿,活血,截疟之功效。常用于疮疡肿痛,暑湿腹泻,肠炎痢疾,小儿疳积,跌打伤疼,疟疾。


中文名称辣蓼草
别名辣蓼、酸模叶蓼、旱苗蓼、苦蓼、大马蓼、白辣蓼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心、大肠经
毒性无毒
药材分类植物
桃叶蓼

桃叶蓼,中药名。为蓼科蓼属植物桃叶蓼PolygonumpersicariaL.的全草。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陕西、河南、湖北等地。具有发汗除湿,消食,杀虫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风寒湿痹,伤食泄泻及肠道寄生虫病。


中文名称桃叶蓼
别名大蓼、墨记草、春蓼、马蓼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肺、脾、大肠经
药材分类植物
假芫茜

假芫茜,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刺芫荽 Eryngium foetidum L.的全株。具有行气调中,解表散寒的功效。主治脾胃气滞所致食欲不振,食积不化,脘腹胀痛,肠鸣泄泻及下痢腹痛。外感风寒所致胸闷咳嗽,头身疼痛等症。


中文名称假芫茜
拉丁文名Eryngium foetidum L.
别名香信,番香茜、野芫荽、臭刺芹、刺芫荽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
药材分类植物
石碱

石碱,中药名。为从蒿、蓼等草灰中提取之碱汁,和以面粉,经加工而成的固体。具有软坚消积,化痰祛湿,去翳之功效。用于积块,食滞不化,噎膈反胃,痈疽瘰疬,疣赘,目翳。


中文名称石碱
别名花碱、碱、灰碱、水碱、枧砂、干饼药
性味归经味辛、苦、涩,性温。归胃、大肠经
毒性微毒
药材分类矿物
南蛇藤

南蛇藤,中药名。为卫矛科植物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C.articulatusThunb.]的茎藤。南蛇藤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止痛,活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风湿关节痛,四肢麻木,瘫痪,头痛,牙痛,疝气,痛经,闭经,小儿惊风,跌打扭伤,痢疾,痧症,带状疱疹。


中文名称南蛇藤
别名过山枫、挂廓鞭、香龙草、过山龙、大南蛇、老龙皮、穿山龙、老牛筋、黄果藤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脾、大肠经
毒性无毒(《湖南药物志》)
药材分类植物
牛奶浆

牛奶浆,中药名。为桑科植物天仙果Ficus beecheyana Hook.et Arn.的果实。具有缓下,润肠的功效。主治便秘,痔疾。


中文名称牛奶浆
别名牛乳甫、大号牛奶仔、野枇杷、山牛奶、牛奶珠、毛天仙果、大叶牛奶子、牛奶仔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大肠经
药材分类植物
白苏子

白苏子,中药名。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白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果实。具有降气祛痰,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


中文名称白苏子
别名荏子、玉竹子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肺、胃、大肠经
药材分类植物
仙百草

仙百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物仙百草AsterturbinatusS.Moorevar.chekiangensisC.Ling的根或全草。分布于浙江。具有解蛇毒之功效。用于毒蛇咬伤。


中文名称仙百草
别名仙白草、浙江紫菀
性味归经味辛、涩,性温。归肺、大肠经
药材分类植物
密褶红菇

密褶红菇,中药名。为红菇科红菇属真菌密褶红菇Russuladensifolia(Secr.)Gill.的子实体。真菌密褶红菇,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江苏、安徽、福建、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温中止泻之功效。主治风湿腰腿疼痛,四肢麻木,腹泻。


中文名称密褶红菇
别名密褶黑红菇、小黑菇(刘波《中国药用真菌》),密褶黑菇《全国中草药汇编》,火炭菇、猪嘴托《福建药物志》,火炭菌《中国药用真菌图鉴》
性味归经味微咸,性温。入肝、大肠经
毒性有毒
药材分类植物
滇南杭子梢

滇南杭子梢,中药名。为豆科植物滇南杭子梢CampylotropisharmsiiSchindl的根。分布于四川和云南等省。具有化瘀疗伤,温化寒湿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寒湿痢。


中文名称滇南杭子梢
别名干枝柳、三叶豆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肝、肺、大肠经
药材分类植物

因篇幅关系,以归大肠经性温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14628个

国学经典 www.51sio2.cn

字母索引

©2025 www.51sio2.cn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联系电子邮箱:电子邮箱
热爱伟大祖国 ♥ 维护民族团结 ♥ 弘扬传统文化 ♥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