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豇豆,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豇豆Vignavexillata(Linn.)Rich.的根。分布于我国华东、华南至西南各省区。具有解毒益气,生津,利咽之功效。用于头昏乏力,暑热烦渴,乳少,失眠,阴挺,脱肛,风火牙痛,疮疖,咽喉肿痛,瘰疬,毒蛇咬伤。
野漆树,中药名。为漆树科植物野漆Toxicodendronsuccedaneum(L.)O.Kuntze的叶。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台湾等地。具有散瘀止血,解毒之功效。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野荔枝,中药名。为山茱萸科植物尖叶四照花Dendrobenthamiaangustata(Chun)Fang的花或叶。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之功效。用于痢疾,外伤出血,骨折。
紫花苣苔,中药名。为苦苣苔科植物紫花苣苔Loxostigmagriffithii(Wight)Clarke的全草。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健脾燥湿之功效。常用于消化不良,腹泻,菌痢,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跌打损伤,骨折。本品还可治咳血,风湿疼痛,支气管炎,哮喘,疟疾,贫血。
天香炉,中药名。为野牡丹科金锦香属植物金锦香OsbeckiachinensisL.的全草或根。植物金锦香,分布于长江以南有台湾、广西、贵州等地。具有化痰利湿,祛瘀止血,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咳嗽,哮喘,小儿疳积,泄泻痢疾,风湿痹痛,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牙痛,脱肛,跌打伤肿,毒蛇咬伤。
苦苣根,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苦苣Ixerischinensis(Thunb.)Nakaisubsp.versicolor(Fisch.exLink)Kitam.[Lactucaversicolor(Fisch.)Sch.-Bip.]的根。分布于我国东北及南部各地。具有清热退蒸之功效。常用于骨蒸,赤白痢。
狼把草根,中药名。为菊科植物狼把草BidenstripartitaL.的根。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具有厚肠止泻,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湿邪伤中,久泻久利,跌打损伤,瘀滞疼痛,风湿痹症,肢节不利。
林檎根,中药名。为蔷薇科苹果属植物花红MalusasiaticaNakai的根。分布于华北、西南及辽宁、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具有杀虫,止渴之功效。主治蛔虫病,绦虫病,消渴。
罗汉果根,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Siraitia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exLuetZ.Y.Zhang的根。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具有利湿止泻,舒筋之功效。常用于腹泻,舌胖,脑膜炎后遗症。
苘麻根,中药名。为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Medic.[A.avicennaeGaertn.]的根。我国除青藏高原不产外,其他各地均产,东北各地也有栽培。具有利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小便淋沥,痢疾,急性中耳炎,睾丸炎。
因篇幅关系,以归大肠经性平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414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