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芦荻根,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卡开芦Phragmiteskarka(Retz.)Trin.的根茎。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之功效。用于热病发狂,肺痈,泻痢,小便黄赤,肾炎水肿。
毛足铁线蕨,中药名。为铁线蕨科铁线蕨属植物毛足铁线蕨AdiantumbonatianumBrause的全草。植物毛足铁线蕨,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效。主治痢疾,尿路感染,白浊,乳腺炎。
琼枝,中药名。为红翎菜科植物琼枝Eucheumagelatinae(Esp.)J.Ag.的藻体。分布于台湾、海南等沿海。具有清肺化痰,软坚散结,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痰热咳嗽,瘿瘤痰核,痔疮肿痛或下血,肠炎。
三筒管,中药名。为马兜铃科植物长叶马兜铃AristolochiachampioniiMerr.etChun[A.longifoliaChamp.exBenth.]的块根。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疮疡肿毒,泄泻,痢疾,牙痛,喉痛,跌打肿痛。
偏翅唐松草,中药名。为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偏翅唐松草ThalictrumdelavayiFranch.的根及根茎。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主治湿热泻痢,黄疸,白带,风火牙痛,目赤肿痛,疮疡肿毒。
镰羽贯众,中药名。为鳞毛蕨科植物镰羽贯众Cyrtomiumbalansae(Christ)C.Chr.的根茎。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海南、广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解毒,驱虫之功效。常用于流行性感冒,肠寄生虫病。
牛西西,中药名。为蓼科植物巴天酸模RumexpatientiaL.的根。分布于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河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通便,杀虫之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紫癜,痢疾,肝炎,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痈疮肿毒,疥癣,跌打损伤,烫火伤。
水蕨,中药名。为水蕨科植物水蕨Ceratopteristhalictroides(L.)Brongn.的全草。分布于华东、中南及台湾、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消积,散瘀,解毒,止血之功效。用于腹中痞块,痢疾,小儿胎毒,疮疖,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水黾,中药名。为水黾科动物水黾Rhagadotarsuskraepelini(Breddin)的全体。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截疟,疗毒之功效。用于疟疾,痔疮。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马尔康水黄连,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鞭柱唐松草ThalictrumsmithiiBoivin的地上部分。分布于四川、西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的功效。主治腹痛下痢,头晕。
因篇幅关系,以归大肠经性寒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343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