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脚黄边,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裂叶星果草Asteropyrum cavaleriei(Levl.et Vant.)Drumm.et Hutch.[Isopyrum cavaleriei Levl.et Vant.]的根及根茎。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主治湿热痢疾,泄泻璜疸,水肿,火眼目赤肿痛。
水黄,中药名。为蓼科植物苞叶大黄RheumalexandraeBatal.的根。分布于西藏东部、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泻下,化瘀,止血之功效。用于湿热黄疸,热结便秘,经闭,痛经,痢疾,外伤出血。
西伯利亚蓼,中药名。为蓼科植物西伯利亚蓼PolygonumsibiricumLaxm.的根茎。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江苏、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具有疏风清热,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目赤肿痛,皮肤湿痒,水肿,腹水。
梓木,中药名。为紫葳科植物梓CatalpaovataG.Don的木材。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具有催吐,止痛之功效。用于霍乱不吐不泻,手足痛风。
木黄连为小檗科植物北江十大功劳(MahoniafordiiSchneid.)的根及茎。分布广东、广西。味苦,性寒。归脾、肝、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的功效。治疗湿热痢疾,腹泻,黄疸,目赤肿痛,烧烫伤等病症。
野棉花根,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野棉花AnemonevitifoliaBuch.-Ham.的根。分布于湖南、四川南部、云南、贵州、西藏东南部和南部。具有清湿热,解毒杀虫,理气散瘀之功效。用于泄泻,痢疾,黄疸,疟疾,蛔虫病,蛲虫病,小儿疳积,脚气肿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蜈蚣咬伤。
野黄麻,中药名。为椴树科植物甜麻CorchorusaestuansL.的全草。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具有清热解暑,消肿解毒之功效。用于中暑发热,咽喉肿痛,痢疾,小儿疳积,麻疹,跌打损伤,疮疥疖肿。
野苋菜,中药名。为苋科植物凹头苋Amaranthuslividus和反枝苋Amaranthusretroflexus的全草或根。凹头苋分布于全国各地;反枝苋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台湾、河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尿之功效。用于痢疾,腹泻,疔疮肿毒,毒蛇咬伤,蜂螫伤,小便不利,水肿。
野升麻,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单穗升麻CimicifugasimplexWormsk.的根茎。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四川。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清阳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小儿麻疹,热毒斑疹,咽喉肿痛,痈肿疮疡,阳明头痛,以及久泄脱肛,女子崩漏,白带。
因篇幅关系,以归大肠经性寒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34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