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风草,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直梗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alpinumL.var.elatumUlbr.[T.esquiroliiLevl.etVent.]的全草。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凉肝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肠炎,小儿疳积,目赤肿痛,肝热惊风,疮肿,湿热痒疹。
井边草,中药名。为凤尾蕨科植物粗糙凤尾蕨PteriscreticaL.var.laeta(Wall.)C.Chr.etTard.-Blot[P.laeteWall.]的根茎或全草。粗糙凤尾蕨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腹泻,水肿,肝炎,胆囊炎,喉痹,泌尿系感染,痈肿疮毒,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骨折。
楼梯草,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楼梯草ElatostemainvolucratumFranch.etSav.的全草。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赤白痢疾,高热惊风,黄疸,风湿痹痛,水肿,淋证,经闭,疮肿,痄腮,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骨折。
蜜柑草,中药名。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蜜柑草PhyllanthusussuriensisRupr.etMaxim.[PhyllanthusmatsumuraeHayata]的全草。植物蜜柑草,分布于东北及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利湿,清肝明目之功效。主治黄疸,痢疾,泄泻,水肿,淋病,小儿疳积,目赤肿痛,痔疮,毒蛇咬伤。
牛舌草,中药名。为蓼科植物齿果酸模RumexdentatusL.的叶。牛舌草分布于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之功效。常用于乳痈,疮疡肿毒,疥癣。
涩草,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银叶委陵菜PotentillaleuconotaD.Don的根及全草。分布于西南及甘肃、台湾、湖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常用于风热声哑,肺痈,腹痛下痢,妇女白带。
心胆草,中药名。为柳叶菜科柳叶菜属植物长籽柳叶菜EpilobiumpyrricholophumFranch.etSav.的全草。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利湿,止血安胎,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痢疾,吐血,咳血,便血,月经过多,胎动不安,痈疮疖肿,烫伤,跌打伤肿,外伤出血。
鸭舌草,中药名。为雨久花科植物鸭舌草Monochoriavaginalis的全草。分布于全国各地。具有清热,凉血,利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感冒高热,肺热咳喘,百日咳,咳血,吐血,崩漏,尿血,热淋,痢疾,肠炎,肠痈,丹毒,疮肿,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风火赤眼,毒蛇咬伤,毒菇中毒。
羊角草,中药名。为玄参科植物狭叶母草Linderniaangustifolia(Benth.)Wettst.的全草。分布于华东、华南各地。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咽喉肿痛,跌打损伤。
蝇子草,中药名。为石竹科绳子草属植物蝇子草SilenefortuneiVis.的干燥带根全草。植物蝇子草,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南部,东达福建、台湾,西至四川和甘肃东南部,北抵山东、河北、山西和陕西南部。具有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功效。主治痢疾,肠炎,热淋,带下,咽喉肿痛,劳伤发热,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因篇幅关系,以归大肠经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69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