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叶马料梢,中药名。为豆科植物中华胡枝子LespedezachinensisG.Don的根或全株。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平喘,截疟,祛风除湿之功效。用于小儿高热,中暑发痧,哮喘,痢疾,乳痈,痈疽肿毒,疟疾,热淋,脚气,风湿痹痛。
黄牛茶,中药名。为藤黄科黄牛木属植物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Lour.)Bl.[Hypericum cochinchinense Lour.;C.ligustrinum(Spach.)Bl.]的根、树皮或茎叶。具有清热化湿,祛瘀消肿的功效。主治感冒,中暑发热,泄泻,黄疸,跌打损伤,痈肿疮疖。
黄茶根,中药名。为鼠李科植物异叶鼠李RhamnusheterophyllaOliv.的根、枝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痢疾,疮痈,吐血,咯血,痔疮出血,崩漏,白带,暑热烦渴。
野茶子,中药名。为山茶科植物钝叶柃EuryaobtusifoliaH.T.Chang的果实。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止渴,利尿,提神之功效。用于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泻痢,神疲眩晕。
小黄泡,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黄泡RubuspectinellusMaxim.的根或叶。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黄疸,水泻,黄水疮。
假芫茜,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刺芫荽 Eryngium foetidum L.的全株。具有行气调中,解表散寒的功效。主治脾胃气滞所致食欲不振,食积不化,脘腹胀痛,肠鸣泄泻及下痢腹痛。外感风寒所致胸闷咳嗽,头身疼痛等症。
镰片假毛蕨,中药材名。本品为金星蕨科植物镰片假毛蕨的叶。拉丁植物名:Pseudocyclosorusfalcilobus(Hook.)Ching[LastreafalcilobusHook.]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功能主治为:清热燥湿;生肌敛疮。主痢疾;肠炎;烧火伤等。
暗鳞鳞毛蕨,中药名。为真蕨目、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东到台湾,北到甘肃,西南达西藏等地。根茎入药,性寒味苦,具有凉血止血,驱虫之功效。常用于功效性子宫出血,蛔虫病。
宿苞豆,中药名。为豆科植物中国宿苞豆Shuteriainvolucrata(Wall.)WightetArn.的根。分布于云南。具有清热,止咳,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流感发热,感冒咳嗽,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扁桃体炎,乳腺炎。
因篇幅关系,以归大肠经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69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