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花椒,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西藏花椒ZanthoxylumtibetanumHuang的果皮。分布于西藏等地。具有温中散寒,燥湿杀虫之功效。用于寒湿伤中,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痢疾,蛔虫腹痛。
佛葵,中药名。为茄科植物单花红丝线Lyciantheslysimachioides(Wall.)Bitt.的全草。具有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痈肿疮毒,鼻疮,耳疮。
人参,中药名。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主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脾气不足,中气下陷,肺虚喘咳,气短乏力,津伤口渴,虚热消渴,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血虚萎黄,阳痿宫冷等。
走马风,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六耳铃Blumealaciniata(Roxb.)DC.的全草。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效。常用于伤风感冒,头风头痛,风寒湿痹,关节酸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疖,湿疹,蛇伤。
樟树叶,中药名。为樟科樟属植物樟Cinnamomumcamphora(L.)Presl.的叶或枝叶。植物樟,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尤以台湾为最多。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杀虫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胃痛,水火烫伤,疮疡肿毒,慢性下肢溃疡,疥癣,皮肤瘙痒,毒虫咬伤。
象头花,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象头花ArisaemafranchetianumEngl.的块茎。我国特有,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具有散瘀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食积胃痛,乳痈,瘰疬,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南五味子,中药名。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et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常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甘草节,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的根或根茎内充填有棕黑色、树脂状物质的部分。具有解毒,利咽,和中之功效。用于痈疽疮毒,咽喉肿痛。
芜荑酱,中药名。为榆科植物大果榆UlmusmacrocarpaHance的果实与面曲等加工制成的酱。植物大果榆,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具有杀虫之功效。主治虫积腹痛,疮癣。
因篇幅关系,以归心经性温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264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