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壶卢花,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小葫芦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var.microcarpa(Naud.)Hara的花。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具有散结,拔毒,敛疮之功效。常用于鼠瘘。
球花马蓝,中药名。为爵床科植物球花马蓝Strobilanthespentstemonoides(Ness)T.Anders.的地上部分或根。分布于会同,凤凰,慈利,桃源,桑植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效。常用于温病烦渴,发斑,吐衄,肺热咳喘,咽喉肿痛,口疮,丹毒,痄腮,痈肿,疮毒,湿热泻痢,夏季热,热痹,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蛇咬伤。
烟梦花,中药名。为雨久花科植物箭叶雨久花Monochoriahastata的全草。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痢疾,泄泻,咽喉肿痛,痈肿疮疖,毒蛇咬伤。
腺花香茶菜,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腺花香茶菜Rabdosiaadenantha(Diels)Hara的茎叶。分布于四川西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西部、中部及中南部。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泄泻,痢疾。
麦刺藤叶,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象鼻藤DalbergiamimosoidesFranch.[D.millettiiauct.nonBenth.]的叶。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疔疮,痈疽,蜂窝组织炎,毒蛇咬伤。
苦丁,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台湾莴苣LactucaformosanaMaxim.的干燥根或全草。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活血之功效。常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疥癣,痔疮,蛇咬伤,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丁蛎,中药名。为钳蛤科动物丁蛎Malleusmalleus(Linnaeus)的壳。我国分布于南海。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湿疮,疖肿。
细叶乌蔹莓,中药名。为葡萄科植物细叶乌蔹莓Cayratiajaponica(Thunb.)Gagnep.的全草。分布于云南。具有清热利水,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肾炎水肿,肝热目赤,痈肿疮毒,跌打,蛇伤。
假黄麻,中药名。为橄树科植物假黄麻 Corchorus acutangulus Lam.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麻疹,热病下利,疥癞疮肿。
网眼瓦韦,中药名。为水龙骨科瓦韦属植物网眼瓦韦Lepisorusclathratus(C.B.Clarke)Ching的全草。植物网眼瓦韦,分布于我国四川(木里)、西藏(聂拉木的樟木、吉隆、左贡、林芝、米林、墨脱),克什米尔和尼泊尔也有分布。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消肿止血之功效。主治小便不利,热淋,石淋,水肿,咳嗽,吐血尿血,赤白痢疾,痈肿,瘰疬,外伤肿胀或出血。
因篇幅关系,以归心经性寒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655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