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点地梅,中药名。为报春花科植物东北点地梅AndrosacefiliformisRetz.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口疮,牙痛,火眼,偏正头痛,跌打肿痛。
鸡卵草,中药材名。本品为兰科鸡卵草HabenariatentaculataReichb.f.,以块根入药。功能主治为:止痛,消炎,生肌,止血,行气,补肾。
小白绵参,中药名。为石竹科植物簇生卷耳CerastiumfontanumBaumg.subsp.trivial(Link)Jalas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及湖北、湖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小儿高热惊风,痢疾,乳痈初起,疔疮肿毒。
广州山柑,中药名。为山柑科植物广州山柑CappariscantoniensisLour.的根、种子或茎叶。分布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止痛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胃脘热痛,跌打伤痛及疥癣。
鹿胆,中药名。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的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杀鹿后,收取肝管末端膨大部分,阴干或鲜用。梅花鹿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马鹿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味苦,性寒,归心、肝经,具有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痈疽疮毒等病症。
野猪胆草,中药名。为兰科羊耳蒜属野猪胆草Liparisnervosa(Thunb.exA.Murray)Lindl.的全草。分布于浙江南部、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风火牙痛,咽喉肿痛,跌打瘀肿。
沙柳,中药名。为杨柳科植物乌柳SalixcheilophilaSchneid.的枝叶、树皮或须状根。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祛风清热,散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麻疹初起,斑疹不透,皮肤瘙痒,慢性风湿,疮疖痈肿,腰扭伤。
沙生风毛菊,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沙生风毛菊SaussnreaarenariaMaxim的叶。分布于甘肃南部、青海、西藏左贡。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疮疡痈肿,食物中毒,内热亢盛以致吐血,咳血,衄血,以及外伤各种出血。
白粉蝶,中药名。为粉蝶科动物白粉蝶Pieris rapae(Linnaeus)成虫的全体。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
白朱砂莲,中药材名。为马兜铃科植物背蛇生Aristolochia tuberosa C.F.Liang et S.M.Hwang的块根。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止痛的功效。主治湿热痢疾,泄泻,脘腹疼痛,咽喉肿痛,肺结核,毒蛇咬伤,痈肿。
因篇幅关系,以归心经性寒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655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