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麦米,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雀麦BromusjaponicusThunb.的种子。分布于华东、华中、陕西、青海、新疆、四川。具有益肝和脾,滑肠之功效。常用于消渴,体虚,便秘。
芡实茎,中药名。为睡莲科芡属植物芡EuryaleferoxSalisb.的花茎。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西南等地。具有清虚热,生津液之功效。主治虚热烦渴,口干咽燥。
桃茎白皮,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桃AmygdaluspersicaL.或山桃Amygdalusdavidiana(Carrière)deVosexHenry除去栓皮的树皮。桃原产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山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杀虫之功效。用于水肿,痧气腹痛,风湿关节痛,肺热喘闷,喉痹,牙痛,疮痈肿毒,瘰疬,湿疮,湿癣。
硬九子连环草,中药名。为兰科植物虾脊兰CalanthediscolorLindl.的地上部分或假鳞茎。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活血化瘀,消痈散结之功效。常用于淋巴结结核,痈疮肿毒,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丽子藤,中药名。为萝藦科植物丽子藤Dregeayunnanensis(Tsiang)TsiangetP.T.Li的全株。分布于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具有安神,健脾,接骨之功效。常用于神经衰弱,食欲不振,骨折。
雀梅藤,中药名。为鼠李科雀梅藤属植物雀梅藤Sageretiathea(Osbeck)Johnst.的根。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具有降气,化痰,祛风利湿之功效。主治咳嗽,哮喘,胃痛,鹤膝风,水肿。
台湾千金藤,中药名。为防己科植物台湾千金藤StephaniasasakiiHay.的根茎。分布于台湾。具有抗结核,镇痛,催吐之功效。用于结核病,支气管哮喘,百日咳,慢性疮疡,毒蛇咬伤,疟疾。
蓝锡莎菊,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蓝锡莎菊Cicerbitacyanea(D.Don)Beauv.的根。分布于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具有健脾和胃之功效。常用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欲不振。
青蛇莲,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褐黄蜘蛛抱蛋AspidistraluridaKer-Gawl.的根茎。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祛风散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骨折,胃脘疼痛。
甘青铁线莲,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甘青铁线莲Clematistangutica(Maxim.)Korsh.[C.orientalisL.var.tanguticaMaxim.;C.tangutica(Maxim.)Korsh.var.obtusiusculaRehdetWils.]的全株或茎叶。具有健胃消积、解毒化湿的功效。主治食积不化、腹满痞塞、腹涌腹泻、痈疮、湿疮。
因篇幅关系,以归胃经性平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5103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