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珠子草,中药名。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黄珠子草Phyllanthus virgatus Forst.f.[P.simplex Retz.;P.simplex Retz.var.virgatus(Forst.f.)Muell.-Arg.;P.ancepssensu Benth.]的全草。具有消积,通淋,解毒的功效。主治疳积,淋病,乳痈,牙疳,毒蛇咬伤。
狼膏,中药名。为犬科动物狼Canis Lupus L.的脂肪。具有祛风补虚,润肤的功效。主治风痹,肺痨,老年咳喘,皮肤皲裂,秃疮。
狼牙委陵菜,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狼牙委陵菜PotentillacryptotaeniaeMaxim.的带根全草。分布于东北及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具有活血止血,解毒敛疮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肺虚咳嗽,泄泻,痢疾,胃痛,狂犬咬伤,疮疡。
阳桃根,中药名。为酢浆草科植物阳桃AverrhoacarambolaL.的根或根皮。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涩精止带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骨节风,瘫缓不遂,慢性头风,心胃气痛,遗精,白带。
毛叶石楠,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毛叶石楠Photiniavillosa(Thunb.)DC.的根、果实。分布于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和中健脾之功效。用于湿热内蕴,呕吐,泄泻,痢疾,劳伤疲乏。
黑顶卷柏,中药名。为卷柏科植物黑顶卷柏SelaginellapictaA.Br.exBak.的全草。具有凉血解毒、止痛的功效。主治麻疹、痢疾、咳血、吐血、外伤出血、胸痛、胃痛、跌打损伤。
甜叶菊,中药名。为菊科泽兰属植物甜叶菊Steviarebaudiana(Bertoni)Hemsl.的叶。原产于南美巴拉圭和巴西交界的高山草地。现北京、河北、陕西、江苏、福建、湖南、云南等地均有引种。具有生津止渴,降血压之功效。主治消渴,高血压病。
棣棠花,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棣棠花Kerriajaponica(L.)DC.及重瓣棣棠花Kerriajaponica(L.)DC.f.pleniflora(Witte)Rehd.的花。棣棠花分布于华东、西南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等地。重瓣棣棠花湖南、四川、云南有野生,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具有化痰止咳,利湿消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咳嗽,风湿痹痛,产后劳伤痛,水肿,小便不利,消化不良,痈疽肿毒,湿疹,荨麻疹。
榧花,中药名。为红豆杉科植物榧树TorreyagrandisFort.exLindl.的球花。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北部、安徽南部及大别山区、江西北部、西至湖南西南部及贵州松桃等地的海拔1400m以下的山地;浙江西天目山海拔1000m以下地带有野生大树。具有利水,杀虫之功效。用于水气肿满,蛔虫病。
榆花,中药名。为榆科植物榆树UlmuspumilaL.的花。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长江以南多系栽培。具有清热定惊,利尿疗疮之功效。常用于小儿惊痫,小便不利,头疮。
因篇幅关系,以归胃经性平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5103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