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素馨,中药名。为木犀科植物多花素馨JasminumpolyanthumFranch.的全草及花。分布于云南、贵州等地。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胸膈饱满,胃痛,月经不调,经痛,带下,刀伤。
野塘蒿,中药名。为菊科植物香丝草Conyzabonariensis(L.)Cronq.的全草。分布于江苏、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痛,止血之功效。用于感冒,疟疾,风湿性关节炎,疮疡脓肿,外伤出血。
蒟蒻薯,中药名。为蒟蒻薯科植物箭根薯TaccachantrieriAndre[T.minorRidl.;T.esquirolii(Levl.)Rehd.]的根茎。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痢疾,肝炎,疮疖,咽喉肿痛,烧、烫伤。
苔水花,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山冷水花Pileajaponica(Maxim.)Hand.-Mazz.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及吉林、辽宁、河北、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止血之功效。用于小便淋痛,尿血,喉痛,乳蛾,小儿胎毒,丹毒,赤白带下,阴痒。
天山花楸,中药名。为蔷薇科花楸属植物天山花楸SorbustianschanicaRupr.的嫩枝或果实。植物天山花楸,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具有清肺止咳,补脾生津之功效。主治肺痨,哮喘,咳嗽,胃痛,及维生素缺乏症。
庵摩勒,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inn.的果实。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利咽,润肺化痰,生津止渴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咽痛,白喉,烦热口渴,高血压。
蒲蒻,中药名。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Typha angustata Bory Chaub.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有部分嫩茎的根茎。具有清热凉血,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孕妇劳热,胎动下血,消渴,口疮,热痢,淋病,白带,水肿,瘰疬。
蒲草根,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水毛花Schoenoplectusmucronatus(L.)Palla[ScirpusmucronatusL.;S.triangulatusRoxb.]的根。蒲草根除新疆、西藏外,广布于全国各地。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热淋,小便不利,带下,牙龈肿痛。
荆芥根,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裂叶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Benth.)Briq.和多裂叶荆芥S.multifida(L.)Briq.的根。裂叶荆芥分布于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河南、四川、贵州等地,江苏、浙江、福建、云南等地有栽培;多裂叶荆芥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具有止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吐血,崩漏,牙痛,瘰疬。
龙船花根,中药名。为茜草科植物龙船花IxorachinensisLam.的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咳嗽,咯血,风湿关节痛,胃痛,妇女闭经,疮疡肿痛,跌打损伤。
因篇幅关系,以归胃经性凉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3643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