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辣蓼,中药名。为蓼科蓼属植物粗毛火炭母PolygonumchinenseL.的根。分布于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大肠热毒,活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泄泻,痢疾,月经不调,崩漏,跌打损伤。
多穗蓼,中药名。为蓼科植物多穗蓼PolygonumpolystachyumWall.exMeisn.的全草。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之功效。常用于痢疾,泄泻,小儿消化不良,风湿肿痛,跌打损伤。
鸭脚蓼,中药名。为蓼科植物鸭脚蓼PolygonumpseudopalmatumHoo的全草。分布于湖南、广西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痢疾,痈疮肿毒,疥癣,外伤出血。
小盘木,中药名。为攀打科植物小盘木MicrodesmiscasearifoliaPlanch.的嫩枝叶及树汁。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顽癣,疣赘。树汁治齿痛。
木虾公,中药名。为兰科植物聚石斛(DendrobiumlindleyiStendel.)的全草。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味甘淡,性凉。归肺、胃经。具有润肺止咳,滋阴养胃的功效。治疗肺热咳嗽,肺结核,哮喘,痢疾,口腔炎,胃痛,小儿疳疾等病症。
木竹子油,中药名。为藤黄科植物木竹子(GarciniamultifloraChamp.exBenth.)和岭南山竹子(GarciniamultifloraChamp.)种仁的脂肪油。分布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味甘酸,性凉。归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收敛生肌的功效。治疗烧伤,烫伤,口腔炎,牙周炎,湿疹,痈疮溃烂,新肉不生等病症。
野黄瓜,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纵肋人字果Dichocarpumfargesii(Franch.)W.T.WangetHsiao的全草。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具有健脾化湿,清热明目之功效。用于消化不良,风火赤眼,无名肿毒。
野牡丹,中药名。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MelastomacandidumD.Don的全草。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云南等地。具有消积利湿,活血止血,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食积,泄痢,肝炎,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衄血,咳血,吐血,便血,月经过多,崩漏,产后腹痛,白带,乳汁不下,血栓性脉管炎,肠痈,疮肿,毒蛇咬伤。
野菱根,中药名。为菱科植物野菱TrapaincisaSieb.etZucc.var.quadricaudataGluck.和细果野菱TrapamaximowicziiKorsh.的根。野菱分布于长江流域;细果野菱分布于东北至长江流域。具有利水通淋之功效。用于小便淋痛。
多花野牡丹,中药名。为野牡丹科植物多花野牡丹MelastomaaffineD.Don的全株。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清热止泻,收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消化不良,肠炎,腹泻,痢疾,肝炎,刀枪伤,外伤出血。
因篇幅关系,以归胃经性凉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3643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