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半边莲,中药名。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粗喙秋海棠Begonia crassirostris Irmsch.的根茎或全草。具有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急性咽喉炎,牙龈肿痛,疮疖肿毒,热病便血,瘰疬,疥癣,毒蛇咬伤,烧烫伤。
楮头红,中药材名。本品为野牡丹科植物楮头红的全草。秋季采,鲜用或晒干。功能主治为:清肺热,去肝火。治风湿痹痛,耳鸣、耳聋及目雾羞明。
叉分蓼,中药名。为蓼科植物叉分蓼PolygonumdivaricatumL.和叉枝蓼PolygonumtortuosumD.Don的根。具有清热止泻的功效。主治胃炎,大、小肠积热,热泻腹痛,肺热音哑,产后肾腰痛及腹痛。
扁果,中药名。为漆树科植物三叶漆Terminthia paniculata(Wall.ex.G.Don)C.Y.Wu et.T.L.Ming[Rhus paniculata Wall.ex G.Don]的树皮、果实。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吐血,痢疾。
秋海棠果,中药名。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BegoniaevansianaAndr.的果实。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北至河北、山东。具有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毒蛇咬伤。
栘依果,中药材名。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栘依的果实。秋末冬初采收。功能主治为:舒筋活血。治风湿性关节炎。
矮杨梅果,中药名。为杨梅科杨梅属植物云南杨梅MyricananaCheval.的果实。分布于云南中部,向东达贵州西部等地。果实入药,性凉味酸、涩,具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之功效。常用于泄泻,痢疾,便血,咳嗽。
五眼果树皮,中药名。为漆树科南酸枣属植物南酸枣Choerospondiasaxillaris(Roxb.)BurttetHill.的树皮。植物南酸枣,分布于我国西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等地,印度、中南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杀虫之功效。主治疮疡,烫火伤,阴囊湿疹,痢疾,白带,疥癣。
山蓼,中药名。为蓼科山蓼属植物山蓼Oxyriadigyna(L.)Hill.的全草。植物山蓼,分布于我国吉林、陕西、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热利湿,舒肝之功效。主治肝气不舒,肝炎,坏血病。
秋子梨,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秋子梨PyrusussuriensisMaxim.的果实及叶。分布东北、华北及山东、陕西、甘肃等地。具有清热化痰,燥湿健脾,和胃止呕,止泻,利水,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嗽,痰多,胸闷胀满,消化不良,呕吐,热泻,水肿,小便不利。
因篇幅关系,以味酸性凉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2309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