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材

味酸性凉的中药材

青棉花藤根

青棉花藤根,中药名。为虎耳草科植物青棉花藤PileostegiaviburnoidesHook.f.etThoms.的根。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东、台湾等地。具有祛风止惊,养阴补虚之功效。常用于风气,两腿抽痛,妇女产后潮热,腰痛脚酸,面黄肌瘦。


中文名称青棉花藤根
性味归经味辛、甘、酸,性凉。归肝、脾经
药材分类植物
雀梅藤叶

雀梅藤叶,中药名。为鼠李科雀梅藤属植物雀梅藤Sageretiathea(Osbeck)Johnst.的叶。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疮疡肿毒,汤火伤,疥疮,漆疮。


中文名称雀梅藤叶
性味归经味酸,性凉。入心、胃经
药材分类植物
荷莲豆草

荷莲豆草,中药名。为石竹科荷莲豆草属植物荷莲豆草DrymariadiandraBlume[D.cordataauct.non(L.)Willd.]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活血消肿,退翳的功效。主治急性肝炎,胃痛,疟疾,翼状胬肉,腹水,便秘;外用治骨折,疮痈,蛇咬伤。


中文名称荷莲豆草
别名荷莲豆菜、野雪豆、月亮草、除风草、水蓝青、水冰片、野豌豆草、野豌豆尖、眼睛草、两面青、螺蚬草、青蛇儿、龙鳞草
性味归经味微酸、淡,性凉
药材分类植物
小叶眼树莲

小叶眼树莲,中药名。为萝藦科植物小叶眼树莲Dischidiaminor(Vahl.)Merr.的叶。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常用于高热伤津,口渴欲饮,目赤肿痛。


中文名称小叶眼树莲
别名瓜子金、纽扣藤、上树木、上鳖木
性味归经味微酸,性凉。归肝、胃经
药材分类植物
野苦荬菜
野苦荬菜,中药名。为菊科野苦荬属植物野苦荬菜Ixeris denticulata(Houtt.)Stebb.[Paraixeris denticulata(Houtt.)Nakai;Lactuca denticulata(Houtt.)Maxim.]的全草或根。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血,止带的功效。主治子宫颈糜烂,白带过多,子宫出血,下腿淋巴管炎,跌打损伤,无名肿毒,乳痈疖肿,烧烫伤,阴道滴虫病。
中文名称野苦荬菜
别名苦荬菜(江苏、福建)、秋苦荬菜、墓头回(江苏)、牛舌菜、稀须菜、盘儿草、山林水火草
性味归经味苦、微酸、涩,性凉
药材分类植物
地红子

地红子,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小叶平枝栒子CotoneasterhorizontalisDecne.var.perpusillusSchneid.的根。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除湿,止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痢疾,白带,吐血,痛经。


中文名称地红子
性味归经味酸、涩,性凉。归肝、胃经
毒性小毒
药材分类植物
地红子根

地红子根,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小叶平枝栒子CotoneasterhorizontalisDecne.Var.PerpusillusSchneid.的根。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除湿,止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痢疾,白带,吐血,痛经。


中文名称地红子根
别名地红子、矮红子、小叶平枝栒子
性味归经味酸、涩,性凉。归肝、胃经
毒性小毒
药材分类植物
梅花刺果

梅花刺果,中药名。为蔷薇科扁核木属植物扁核木PrinsepiautilisRoyle的果实。植物扁核木,分布于台湾、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健胃消食,明目退翳,解毒之功效。主治食积不化,目翳多泪,疮毒痈疽。


中文名称梅花刺果
别名打油果《贵阳民间草药》,打枪果《贵州草药》,炮筒果、牛奶锤、狗奶子《全国中草药汇编》
性味归经味苦、酸,性凉。入脾、胃、肝经
药材分类植物
浆水

浆水,中药名。为用粟米加工,经发酵而成的白色浆液。具有调中和胃,化滞止渴的功效。主治呕哕,伤食泻痢,烦渴。


中文名称浆水
别名酸浆、酸浆水、米浆水
性味归经味甘、酸,性凉
药材分类植物

柑,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CitruschachiensisHort.等多种柑类的果实,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一带,以新会、四会栽培最多。广州近郊也有栽培。具有清热止津,醒酒利尿之功效。用于胸膈烦热,口渴欲饮,醉酒,小便不利。


中文名称
别名金实、柑子、木奴、瑞金奴、桶柑、蜜桶柑、招柑
性味归经甘、酸,凉。归胃、大肠经
毒性无毒
药材分类植物

因篇幅关系,以味酸性凉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23091个

国学经典 www.51sio2.cn

字母索引

©2025 www.51sio2.cn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联系电子邮箱:电子邮箱
热爱伟大祖国 ♥ 维护民族团结 ♥ 弘扬传统文化 ♥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