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荞麦根,中药名。为蓼科植物天荞麦Fagopyrum cymosum Meisn.的根及根茎。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的功效。治咽喉肿痛,痈疮,瘰疬,肝炎,肺痈,筋骨酸痛,头风,胃痛,菌痢,白带。
玉带根,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红雀珊瑚Pedilanthus tithymaloides(L.)Poit.的全株。具有清热,解毒,镇痛,止血的功效。主治疮疡肿毒,跌打肿痛,外伤出血,火眼。
青头菌,中药名。为红菇科真菌绿红菇Russulavirescens(Schaeff.)Fr.[Agari-cusvirescensSchaeff.]的子实体。分布于西南及吉林、辽宁、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西藏等地。具有清肝明目,理气解郁之功效。常用于肝热目赤,目暗不明,妇女肝郁内热,胸闷不舒。
周裂秋海棠,中药名。为秋海棠科植物周裂秋海棠BegoniacircumlobataHance的带根茎全草。分布于福建、湖南、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散瘀消肿,消炎止咳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骨折,中耳炎,咳嗽。
牛西西,中药名。为蓼科植物巴天酸模RumexpatientiaL.的根。分布于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河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通便,杀虫之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紫癜,痢疾,肝炎,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痈疮肿毒,疥癣,跌打损伤,烫火伤。
金瓜核,中药名。为萝科植物金瓜核Dischidia esquirolii(Levl.) Tsiang的全株。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疔疮疖肿,疥癞。
挂金灯,中药名。为茄科植物挂金灯PhysalisalkekengiL.var.francheti(Mast.)Makino及酸浆P.alkekengiL.的带宿萼的果实。酸浆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挂金灯除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具有清肺利咽,化痰利水之功效。用于肺热痰咳,咽喉肿痛,骨蒸劳热,小便淋涩,天疱湿疮。
对生耳蕨,中药名。为鳞毛蕨科植物对生耳蕨Polystichumdeltodon(Bak.)Diels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及安徽、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活血止痛,消肿,利尿,预防感冒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蛇咬伤。
红白二丸,中药名。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中华秋海棠Begonia sinensis A.DC.的根茎或全草。具有活血调经,止血止痢,镇痛的功效。主治崩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吐血,外伤出血,痢疾,胃痛,腹痛,腰痛,疝气痛,痛经,跌打瘀痛。
二叶舞鹤草,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舞鹤草Maianthemumbifolium(L.)F.W.Schmidt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吐血,尿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疮痈肿毒。
因篇幅关系,以味酸性寒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1424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