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孩儿,中药名。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裂叶秋海棠Begonia palmata D.Don.[B.laciniata Roxb.]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风湿热痹,疔疮痈肿,痛经,闭经,跌打肿痛,蛇咬伤。
红花岩松,中药名。为景天科植物石莲Sinocrassulaindica(Decne.)Berger的全草。分布于陕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痢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痢疾,便血,崩漏;外用治疮疡久不收口,烧、烫伤。
五水硫酸铜,又名胆矾。为硫酸盐类胆矾族矿物胆矾的晶体,或为硫酸作用于铜而制成的含水硫酸铜结晶。由含铜硫化物氧化分解形成的次生矿物,可与蓝铜矿(扁青)、孔雀石(绿青)等矿物共生。分布于我国西北等气候干燥地区铜矿床的氧化带中。具有涌吐,解毒,去腐之功效。常用于中风,癫痫,喉痹,喉风,痰涎壅塞,牙疳,口疮,烂弦风眼,痔疮,肿毒。
山大烟,中药材名。本品为罂粟科植物黑水罂粟的全草及未成热的果实。秋季采收全草,果实在未发黄时摘下,晒干。功能主治为:止痛,止泻,镇咳。治腹痛,肠炎,腹泻,痢疾,月经痛,头痛,久咳,喘息。
牛奶树子,中药名。为桑科植物对叶榕FicushispidaL.f.的果实。分布于华南及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嗽,痔疮便血,腋疮。
黄矾,中药名。为硫酸盐类矿物黄矾Fibrofessite的矿石。具有解毒,杀虫,敛疮之功效。用于痔瘘,恶疮,疥癣及聤耳出脓。
黄连花,中药名。为报春花科植物黄连花Lysimachica davurica Ledeb.[L.vulgaris L.var davurica(Ledeb.)R Knuth]的带根全草。具有镇静,降压的功效。主治高血压,头痛,失眠。
荚蒾,中药名。为忍冬科荚蒾属植物荚蒾Viburnum dilatatum Thunb.的茎、叶。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活血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疔疮发热,产后伤风,跌打骨折。
闭鞘姜,中药名。为姜科闭鞘姜属植物闭鞘姜 Costus speciosus( Koenig)Smith,以根状茎入药。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止痒的功效。主治百日咳,肾炎水肿,尿路感染,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外用治荨麻疹,疮疖肿毒,中耳炎。
野菠菜,中药名。为蓼科植物长刺酸模RumextrisetiferStokes的根或全草。分布于东北、东南沿海及贵州、云南等地。具有凉血,解毒,杀虫之功效。用于肺结核咯血,痔疮出血,痈疮肿毒,疥癣,皮肤瘙痒。
因篇幅关系,以味酸性寒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1424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