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药,中药名。为茄科红丝线属植物红丝线Lycianthesbiflora(Lour.)Bitter的全株。植物红丝线,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之功效。主治咳嗽,哮喘,痢疾,热淋,狂犬咬伤,疔疮红肿,外伤出血。
破碗掌脚树,中药名。为野牡丹科植物多花野牡丹MelastomaaffineD.Don[Melas-tomapolyanthumBl.]的全株。破碗掌脚树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清热利湿,化瘀止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肠炎,痢疾,肝炎,疟疾,偏头痛,咯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月经不调,难产,宫颈糜烂,乳腺增生,痈疖肿毒,水火烫伤,湿疮,跌打伤肿。
自消容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猪屎豆CrotalariaassamicaBenth.的根。分布于台湾、湖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凉血降压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高血压病。
青酒缸,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小槐花Desmodium caudatum(Thunb.) DC的全草。具有清热,利湿,消积,散瘀的功效。 主治咳嗽吐血,水肿,小儿疳积,痈疮溃疡,跌打损伤。
岩青兰,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毛建草DracocephalumrupestreHance的全草。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青海等地。具有疏风清热,凉肝止血之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咳嗽,黄疸,痢疾,吐血,衄血。
小花吊兰,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小花吊兰ChlorophytumlaxumR.Br.的全草。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功效。用于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异被赤车,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异被赤车PellioniaheterolobaWedd.的全草。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具有健脾消积,解毒敛疮之功效。常用于消化不良,浮肿,烧烫伤。
簝叶竹根,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鄂西箬竹Indocalamuswilsoni(Rendle)C.S.Chao的根。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痨伤吐血,崩漏,咳嗽,牙痛。
小叶蛇总管,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香茶菜Isodonamethystoides(Benth.)C.Y.wuetHsuen的全草。分布于我国南部。具有清热,散血,消肿,解蛇虫毒之功效。常用于跌打瘀积,毒蛇咬伤。
牛奶树,中药名。为桑科植物对叶榕FicushispidaL.f.的根、皮或茎叶。分布于华南及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疏风清热,消积化痰,健脾除湿,行气散瘀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结膜炎,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痢疾,脾虚带下,乳汁不下,跌打肿痛,风湿痹痛。
因篇幅关系,以归脾经性凉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34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