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根,中药名。为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Hook.)H.Wendl.的根。长江以南各地多有分布。具有收敛止血,涩肠止痢,除湿,消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吐血,便血,崩漏,带下,痢疾,淋浊,水肿,关节疼痛,瘰疬,流注,跌打肿痛。
多穗蓼,中药名。为蓼科植物多穗蓼PolygonumpolystachyumWall.exMeisn.的全草。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之功效。常用于痢疾,泄泻,小儿消化不良,风湿肿痛,跌打损伤。
木竹子,中药名。为藤黄科植物木竹子(GarciniamultifloraChamp.exBenth.)和岭南山竹子(GarciniamultifloraChamp.)的果实。分布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味甘,性凉。归脾经。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治疗胃热津伤,呕吐,口渴,肺热气逆,咳嗽不止等病症。
丝棉木,中药名。为卫矛科植物丝棉木EuonymusmaackiiRupr.的根、树皮。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贵州。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止血之功效。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痛,跌打伤肿,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肺痈,衄血,疔疮肿毒。
野辣子,中药名。为爵床科植物枪花药Hypoeste- spoilanei R.Benoistr的全草。具有生肌,止血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刀斧砍伤,枪伤。
野黄瓜,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纵肋人字果Dichocarpumfargesii(Franch.)W.T.WangetHsiao的全草。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具有健脾化湿,清热明目之功效。用于消化不良,风火赤眼,无名肿毒。
野牡丹,中药名。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MelastomacandidumD.Don的全草。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云南等地。具有消积利湿,活血止血,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食积,泄痢,肝炎,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衄血,咳血,吐血,便血,月经过多,崩漏,产后腹痛,白带,乳汁不下,血栓性脉管炎,肠痈,疮肿,毒蛇咬伤。
野棕,中药名。为棕榈科植物双籽棕Arengacaudata(Lour.)H.E.Moore的根。分布于广东南部、海南和云南。具有凉血止血,收敛固脱之功效。用于月经过多,崩漏,咯血,子宫下垂。
多花野牡丹,中药名。为野牡丹科植物多花野牡丹MelastomaaffineD.Don的全株。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清热止泻,收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消化不良,肠炎,腹泻,痢疾,肝炎,刀枪伤,外伤出血。
蒟蒻薯,中药名。为蒟蒻薯科植物箭根薯TaccachantrieriAndre[T.minorRidl.;T.esquirolii(Levl.)Rehd.]的根茎。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痢疾,肝炎,疮疖,咽喉肿痛,烧、烫伤。
因篇幅关系,以归脾经性凉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34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