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肝,中药名。为雉科雉属动物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Linnaeus的肝脏。分布几遍全国各地。具有消疳之功效。主治小儿疳积。
天脚板,中药名。为山茱萸科植物峨眉桃叶珊瑚AucubachinensisBenth.subsp.omeiensis(Fang)FangetSoong或桃叶珊瑚AucubachinensisBenth.的叶。峨眉桃叶珊瑚分布于四川等地,桃叶珊瑚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痈疽肿毒,痔疮,水火烫伤,冻伤,跌打损伤。
天山花楸,中药名。为蔷薇科花楸属植物天山花楸SorbustianschanicaRupr.的嫩枝或果实。植物天山花楸,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具有清肺止咳,补脾生津之功效。主治肺痨,哮喘,咳嗽,胃痛,及维生素缺乏症。
庵摩勒,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inn.的果实。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利咽,润肺化痰,生津止渴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咽痛,白喉,烦热口渴,高血压。
蒲蒻,中药名。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Typha angustata Bory Chaub.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有部分嫩茎的根茎。具有清热凉血,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孕妇劳热,胎动下血,消渴,口疮,热痢,淋病,白带,水肿,瘰疬。
芭蕉根,中药名。为芭蕉目、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根茎入药,性淡味凉,具有清热,止渴,利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天行热病,烦闷,消渴,黄疸,水肿,脚气,血淋,血崩,痈肿,疔疮,丹毒。
丁癸草根,中药名。为豆科植物丁癸草ZorniagibbosaSpanoghe的根。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痈疽,疔疮,脚气浮肿,瘰疬,蛇伤。
芦荟根,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AloeveraL.var.chinensis(Haw.)Berger.等的根。斑纹芦荟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具有清热利湿,化瘀之功效。常用于小儿疳积,尿路感染。
木棉根,中药名。为木棉科植物木棉BombaxmalabaricumDC.的根或根皮。分布华南、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散结止痛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赤痢,产后浮肿,瘰疬,跌打扭伤。
蔷薇根,中药名。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野蔷薇RosamultifloraThunb.的根。分布于山东、江苏、河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调经,固精缩尿,消骨鲠之功效。主治疮痈肿痛,烫伤,口疮,痔血,鼻衄,关节疼痛,月经不调,痛经,久痢不愈,遗尿,尿频,白带过多,子宫脱垂,骨鲠。
因篇幅关系,以归脾经性凉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34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