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材

归脾经性寒的中药

青粱米

青粱米,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粱Setariaitalica(L.)Beauv.或粟Setariaitalica(L.)Beauv.var.germanica(Mill.)Schred.品种之一的种仁。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具有健脾益气,涩精止泻,利尿通淋之功效。常用于脾虚食少,烦热,消渴,泄精,泻痢,淋证。


中文名称青粱米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寒。归脾、肾经
毒性无毒(《别录》)
药材分类植物
栝楼茎叶

栝楼茎叶,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的叶。分布于华北、中南、华东及辽宁、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具有清热解暑之功效。常用于暑月之外感风热及头痛发热。


中文名称栝楼茎叶
性味归经味酸,性寒。归肝、脾经
毒性无毒《纲目》
药材分类植物
九莲灯

九莲灯,中药材名。本品为兰科植物镰翅羊耳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名:LiparisbootanensisGriff.[LiparisplicataFranch.EtSav.]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功能主治为:解毒;利湿润肺止咳。主淋证;白浊;腹泻;血吸虫病腹水;瘰疬;疮疥;肺痨咳嗽。


中文名称九莲灯
别名石梅、石杨梅、石仙桃、石虾、鬼子头、七仙桃、穿线草、疳肿药、烂疮薯、叶上果。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肺;肝;脾经。
药材分类植物
马鞍藤

马鞍藤,中药材名。本品为旋花科植物鲎藤的全草。功能主治为:祛风,除湿,消痈,散结。治风湿痹痛,痈疽,肿毒,疗疮,痔漏。《福建民间草药》:消痈散结,祛风除湿,解毒益气。


中文名称马鞍藤
别名鲎藤、二叶红薯、狮藤,马蹄金,马蹄草(《福建民间草药》)。
性味归经《闽南民间草药》:辛苦,微寒。《泉州本草》:入肝、脾二经。
药材分类植物
鹅绒藤

鹅绒藤,中药名。为萝藦科植物鹅绒藤CynanchumchinenseR.Br.茎中的白色浆乳汁及根。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山东、江苏、浙江、河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消积健胃,利水消肿之功效。常用于小儿食积,疳积,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肾炎水肿及寻常疣。


中文名称鹅绒藤
别名羊奶角角、牛皮消、软毛牛皮消、祖马花、趋姐姐叶、老牛肿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脾、胃、肾经
毒性无毒
药材分类植物
肾子藤

肾子藤,中药名。为防己科植物肾子藤PachygonevalidaDiels的根或茎。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镇痛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肢麻,腰肌劳损。


中文名称肾子藤
别名粉绿藤、疟疾草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肝、脾、肾经
药材分类植物
苦壶卢

苦壶卢,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小葫芦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var.microcarpa(Naud.)Hara的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具有利水,消肿,清热散结之功效。常用于水肿,黄疸,消渴,癃闭,痈肿恶疮,疥癣。


中文名称苦壶卢
别名苦匏、蒲卢、苦瓠、约壶、约腹壶、亚腰壶卢、长柄茶壶卢、药壶卢、细颈葫芦、长柄葫芦、金葫芦、京葫芦、小葫芦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肾、肺、脾经
毒性有毒《别录》
药材分类植物
苦艾

苦艾,中药名。为菊科植物中亚苦蒿ArtemisiaabsinthiumL.的叶和花枝。分布于新疆;我国南京等地有栽培。具有清热燥湿,驱蛔,健胃之功效。常用于关节肿痛,湿疹瘙痒,疖肿疮毒,蛔虫病,食欲不振。


中文名称苦艾
别名苦蒿、啤酒蒿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脾、胃经
毒性有毒
药材分类植物
苦树皮

苦树皮,中药名。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quassioides(D.Don)Benn.的茎皮。分布于黄河以南各地。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杀虫之功效。常用于湿疹,疮毒,疥癣,蛔虫病,急性胃肠炎。


中文名称苦树皮
别名苦皮子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脾经
毒性小毒
药材分类植物
苦菜

苦菜,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苦苣菜SonchusoleraceusL.的全草。分布于全国各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肠炎,痢疾,黄疸,淋证,咽喉肿痛,痈疮肿毒,乳腺炎,痔瘘,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


中文名称苦菜
别名荼草、选、游冬、苦马菜、老鸦苦荬、滇苦菜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脾、胃、大肠经
毒性小毒《本草拾遗》
药材分类植物

因篇幅关系,以归脾经性寒的中药只列出前180个,共34119个

国学经典 www.51sio2.cn

字母索引

©2025 www.51sio2.cn
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联系电子邮箱:电子邮箱
热爱伟大祖国 ♥ 维护民族团结 ♥ 弘扬传统文化 ♥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