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心茄子,中药名。为夹竹桃科植物海杧果CerberamanghasL.的种仁。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具有镇静止痛之功效。多入膏药麻药中。亦可以其树液作泻下剂。
牛羊草结,中药名。为牛科动物黄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nlin、水牛BubalusbubalisLinnaeus或山羊CaprahircusLinnaeus胃内的草结块。黄牛全国各地均有饲养;水牛全国大部地区均饲养,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山羊分布于全国各地。具有降逆止呕之功效。常用于噎膈反胃,呕吐。
钮子药,中药材名。本品为鸢尾科钮子药TritoniacrocosmaefloraLemoine,以球茎入药。功能主治为:散瘀止痛,消炎,止血,生肌。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牛背鹭,中药名。为鹭科动物牛背鹭Bubulcusibis(Linnaeus)的肉。牛背鹭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偶见于山东、北京及东北。具有益气补虚,托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体虚羸瘦,痈肿疮毒。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南赤瓟,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南赤瓟(ThladianthanudifloraHemsl.)的根或叶。产我国秦岭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各省区。味苦,性凉。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化滞的功效。治疗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脘腹胀闷,毒蛇咬伤等病症。
牛奶树,中药名。为桑科植物对叶榕FicushispidaL.f.的根、皮或茎叶。分布于华南及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疏风清热,消积化痰,健脾除湿,行气散瘀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结膜炎,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痢疾,脾虚带下,乳汁不下,跌打肿痛,风湿痹痛。
奶汁树,中药名。为桑科榕属植物窄叶台湾榕FicusformosanaMaxim.f.shimadaiHayata的根、叶。窄叶台湾榕,分布于华南及江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具有祛风利湿,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黄疸,疟疾,背痈,乳痈,齿龈炎,毒蛇咬伤。
牛筋条,中药材名。为樟科植物牛筋树Linderaglauca(Sieb.etZucc.)Blume,以根、叶、果入药。具有祛风活络,解毒消肿,止血止痛 的功效。主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脾肿大,虚寒胃痛,肾炎水肿,风寒头痛;叶外用治外伤出血,疔疮肿毒,毒蛇咬伤,全身瘙痒。
柠条,中药名。为豆科植物中间锦鸡儿CaraganaintermediaKuangetH.C.Fu的全草。柠条分布于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具有滋阴补血,活血之功效。常用于月经不调。
柠条子,中药名。为豆科植物中间锦鸡儿CaraganaintermediaKuangetH.C.Fu的种子。柠条分布于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具有燥湿解毒,杀虫止痒之功效。常用于黄水疮,神经性皮炎,牛皮藓。
因篇幅关系,以字母N开头的中药名只列出前180个,共20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