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鼠曲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湿鼠曲草GnaphaliumtranzscheliiKirp.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河北等地。具有止咳化痰,调气和中,清热平肝之功效。用于支气管炎,胃溃疡,湿热痢疾,疮痈肿毒,高血压病。
木达地黄为梧桐科植物马松子(MelochiacorchorifoliaL.)的茎、叶。分布于长江以南及台湾、四川等地。味淡,性平。归心经。具有清热利湿,止痒的功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皮肤痒疹等病症。
地麻黄,中药名。为番杏科植物粟米草MollugostrictaL.的全草。分布于秦岭、黄河以南,东南至西南各地。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腹痛泄泻,皮肤热疹,火眼。
小地松,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川西火绒草LeontopodiumwilsoniiBeauv.的全草。分布于四川。具有止咳,平喘,驱虫,止泻之功效。用于感冒咳嗽,哮喘,蛔虫症,小儿腹泻。
竹柏,中药名。为罗汉松科植物竹柏Podocarpusnagi(Thunb.)Zoll.etMorexZoll.的叶。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具有止血,接骨之功效。用于外伤出血,骨折。
竹柏根,中药名。为罗汉松科植物竹柏Podocarpusnagi(Thunb.)Zoll.etMorexZoll.的根或树皮。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具有祛风除湿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
八楞麻,中药材名。为荨麻科野苎麻BoehmeriasiamensisCraib,以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肠痈,经闭腹痛,泄泻,风湿痛,荨麻疹,皮肤瘙痒,湿疹,痘疮。
茨菇草,中药材名。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箭叶大油芒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功能主治为:止血,催产。治月经过多,难产,胸闷,气胀,阳痿。
薄雪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薄雪火绒草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的花。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主治肺燥咳嗽。
牛胆参,中药名。为兰科植物滇舌喙兰Hemipiliayunnanensis(Finet)Schltr.[H.cordifoliaLindl.var.yunnanensisFinet;H.cruciataFinet]的块茎。分布于台湾、四川、云南等地。具有补肾,利尿之功效。常用于肾炎水肿,淋证,肾虚腰膝酸软,疝气。
因篇幅关系,以味淡性平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共34560个